尿蛋白不是唯一标准,肾病病情评估需综合判断
尿蛋白不是唯一标准,肾病病情评估需综合判断
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简单地通过尿蛋白的多少来判断。以微小病变肾病为例,虽然尿蛋白量很大,但病情并不严重;而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即使尿蛋白量不多,病情也可能很严重。因此,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仅凭尿蛋白量来定论。
经常有肾友前来咨询病情是否严重,尤其是刚发现自己患有肾病的朋友。一般来说,判断肾病严重与否,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要看近期恶化风险;二要看远期预后情况。就以病理类型为Ⅳ型的狼疮性肾炎为例,可以说这类患者的肾病是比较严重的。因为,Ⅳ型狼疮性肾炎极易引起出血、感染或急性肾损伤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同时疗效不佳的Ⅳ型狼疮性肾炎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风险会大大增加。通常来说,Ⅳ型狼疮性肾炎会出现水肿、明显蛋白尿、也会有尿量减少与血肌酐升高等,那是不是说可以通过水肿严重程度、尿蛋白的高低、尿量是否减少及血肌酐升高幅度等症状或指标来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肾为先的回答是:不能这样简单作出判断,因为这样会造成误判。
因此,判断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与否,肾友应避开如下五个误区。
误区一:尿蛋白越高,病情越重
尿蛋白越高,病情越重?并不是这样,刚发现时尿蛋白就明显升高,并不能说明患者的病情就很严重;相反的是,刚发现时尿蛋白并不算太高,也不能说明患者的病情就一定是轻的。以微小病变肾病为例,刚发现时患者的尿蛋白通常都会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的大量蛋白尿,可这类肾病的病情并不严重,疗效与预后也都好。再以双肾已经萎缩且血肌酐已经明显升高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为例,患者的尿蛋白通常会是小于1.0克的少量蛋白尿,可这类肾病的病情是比较严重的,疗效与预后都不好。关于蛋白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经积极规范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仍然很高,则病情严重。
误区二:水肿越明显,病情越重
肾病患者出现水肿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严重。水肿的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钠水潴留、低蛋白血症等,但这些因素与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对应。例如,一些轻度肾病患者可能因为低蛋白血症而出现明显水肿,而一些重症肾病患者可能由于利尿剂的使用而没有明显水肿。
误区三:血肌酐升高幅度越大,病情越重
血肌酐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其升高幅度与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例如,急性肾损伤可能导致血肌酐迅速升高,但经过及时治疗后肾功能可能完全恢复;而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肌酐可能缓慢升高,但病情却可能持续进展。
误区四:尿量减少意味着病情加重
尿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的摄入量、药物使用等。单纯依靠尿量来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是不准确的。例如,一些肾病患者在使用利尿剂后尿量会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误区五:症状越多,病情越重
肾病的症状多样,包括水肿、高血压、疲劳等,但症状的多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关。有些肾病患者可能症状轻微,但肾功能损害已经很严重;而有些患者虽然症状明显,但通过及时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此,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理类型、肾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等,不能仅凭单一指标或症状来定论。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