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川非遗瑰宝:青神竹编与荥经砂器的匠心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0: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川非遗瑰宝:青神竹编与荥经砂器的匠心传承

四川,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数千年璀璨的文明。从蜀绣的精美绝伦到川剧变脸的神奇莫测,从自贡灯会的绚丽多彩到藏羌织绣的细腻精致,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一颗颗明珠,点缀着巴蜀大地,熠熠生辉。

01

青神竹编:巧手织就千年匠心

在眉山市青神县,有一项传承千年的技艺——青神竹编。据记载,青神竹编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青神先民用竹篾编织养蚕用的“箕”,初步形成了竹编技艺。入清以后,青神竹编更是声名远扬,精美的竹编宫扇被列为贡品,成为皇家珍品。

青神竹编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一根竹子要经过砍、刮、分、抽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薄如蝉翼的竹皮,再将竹皮分成比头发丝还细的竹丝。这些竹丝在匠人手中翻飞,编织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青神竹编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三大类,其中以平面竹编最为著名。其成品具有几何图形完整、编织图案清晰逼真、色泽协调、不易褪色、立体感强等特点,被誉为“竹丝贵过金”。

近年来,青神竹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2024年,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申报的“以竹代塑”打造绿色竹意生活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案例。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古老的竹编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02

荥经砂器:千年窑火铸就匠心传奇

在四川的另一端,雅安市荥经县,一项同样拥有两千年历史的非遗瑰宝——荥经砂器,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荥经砂器以“荥经砂锅”闻名,采用当地特有的白善泥和独联碳为原料,经过10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其制作工艺考究,从采料到成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荥经砂器质地古朴,抗腐蚀、耐酸碱,不起化学反应,储存食物不易变质,能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和鲜美口感。这些特性使得荥经砂器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与江苏“宜兴紫砂”齐名。2008年,荥经黑砂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荥经砂器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如今,荥经砂器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荥经古城坪,砂器工坊林立,匠人们依然坚守着传统的制作工艺,用双手塑造着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荥经砂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03

非遗文化: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在四川,许多非遗项目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以青神竹编为例,目前青神县拥有62名竹编非遗传承人,100名竹编艺人,4000余名从业人员。竹艺村每年都会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培训、体验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2022年,竹艺村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成为四川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

荥经砂器同样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荥经县依托砂器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砂器工坊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了解传统工艺的平台,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川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非遗瑰宝正以创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川的非遗世界,感受这份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