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古琴:一部《义轩琴经》见证四百年文化传承
邹平古琴:一部《义轩琴经》见证四百年文化传承
在山东省邹平市,一部尘封四百年的古琴谱《义轩琴经》重见天日,不仅揭开了邹平古琴文化的历史面纱,也见证了一位古琴传承人的坚守与奉献。
《义轩琴经》:四百年古琴谱的传奇
明代万历年间,邹平人张一亨家族酷爱古琴,历经四代人的心血,编著成《义轩琴经》。这部珍贵的琴谱上、下卷共收录琴曲三十二首,现存二十九首,成书于万历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夏,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这部琴谱原件现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近年来被邹平琴人韩士义发现并整理出版,为邹平琴学的研究与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士义:邹平琴学的守护者
韩士义,作为“邹平梁邹琴社”的代表人物,不仅是古琴诸城派的第七代传人,更是邹平琴学复兴的关键人物。他深入挖掘邹平琴学文化,整理编纂了《义轩琴经》等珍贵资料,并免费传授古琴技艺,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在他的带领下,“邹平梁邹琴社”成为传承和发扬邹平琴学的重要阵地。
邹平琴学:文人琴的传承与创新
邹平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经济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为古琴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肥沃土壤。以《义轩琴经》为依托的“邹平西门张氏古琴技艺”,历经数百年传承,至今仍影响着邹平及周边地区的古琴爱好者。
邹平琴学体系属于“文人琴”的艺术范畴,其古雅深邃、朴拙雄浑的风格,与邹平人的性格特点和鲁北地区的民风民俗紧密相连。这一琴学体系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和东方艺术审美的典范。
历经沧桑,薪火相传
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邹平琴学也经历了诸多挑战。战争、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使得琴脉一度濒临失传。幸运的是,以韩士义为代表的琴人们不遗余力地传承与发展,使邹平琴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望未来:让古琴文化走向世界
展望未来,邹平将继续深入挖掘古琴非遗文化,走国际化、当地特色化为一体的发展道路。通过举办雅集、演出、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扩大邹平琴学的影响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邹平古琴文化,如同一首悠扬的琴曲,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韩士义等传承人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艺术正焕发新的生机,奏响新时代的文化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