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一八事变:日本炸毁南满铁路,中国开启14年抗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一八事变:日本炸毁南满铁路,中国开启14年抗战

引用
新华网
11
来源
1.
http://www.xinhuanet.com/20240919/e9b4b9f060ab480ca14e604fb1555165/c.html
2.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319A00W7T00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FLMRDF0553Y6N0.html
4.
https://www.sohu.com/a/829800704_100259636
5.
https://www.sohu.com/a/828908750_121119369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BHTA2T0543KZTH.html
7.
https://news.bjd.com.cn/2024/03/19/10724342.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9%9D%E4%B8%80%E5%85%AB%E4%BA%8B%E8%AE%8A
9.
https://www.19371213.com.cn/research/rbqhnjdtsyj/202409/t20240903_4756386.html
10.
https://rcpic.lcu.edu.cn/f/meeting/detail/0f39e6c0623645c98e2c321ae205982a
11.
https://www.19371213.com.cn/research/rbqhnjdtsyj/202409/t20240926_4773479.html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日本长期以来预谋的侵华计划的重要一步。

01

日本的预谋与间谍活动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在中国东北展开了广泛的间谍活动和情报收集。范斯白,这位协约国远东谍报局情报官、张作霖东北军的“洋密探”,亲述了他在哈尔滨的谍战经历。他揭露了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阴谋,土肥原不仅策划了九一八事变,还策动了溥仪出关、伪满洲国成立等重大事件。范斯白的回忆录《日本间谍》详细描述了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为后人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目。

02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面对日本的突然袭击,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据记载,驻沈阳东北军多次向北平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报告遭到日军袭击,张学良亲自多次对东北军部将领下令“不抵抗”与“不正面冲突”。这一政策导致东北军迅速撤至山海关内,使得日军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

蒋介石的这一决策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正忙于第一次国共内战,无法抽身应对日本的侵略。也有人指出,蒋介石可能出于对国际公理的期待,希望借助国际联盟来解决争端。然而,无论出于何种考虑,这一政策无疑加速了东北的沦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03

国际联盟的调查与反应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希望借助国际力量来遏制日本的侵略行为。国联派遣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调查团广泛调研了上海、汉口、南京、北平等多地,并与国民政府代表进行多次会谈。调查团在进入东北前,还注意在地方民众中展开调研,试图全面了解事件真相。

然而,国联的反应并未能有效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尽管调查团最终认定日本需立即停止侵略,但日本以“自卫”为由拒绝撤军。193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承认满洲国独立,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关系。这一举动进一步激化了国际矛盾,最终导致日本在1933年退出国际联盟。

04

历史的铭记与反思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长达14年抗战的开端。自1995年以来,沈阳每年都会在9月18日拉响防空警报,这一传统已持续30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广场上,每年都会举行撞钟鸣警仪式,14响钟声回荡在空中,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北大营旧址陈列馆则以实物和历史照片,展示了当年东北军的驻地原貌,提醒人们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陈列馆内设置“国难降临 奋起反抗”“抗战印记 城市荣光”等主题展览,通过400余幅历史照片、200余件历史文物,以及电子地图、场景复原等多种现代化手段,生动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九一八事变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伤痛,更是警示。正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所说:“我们讲述这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忘历史真相,给予今人前行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