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央肥胖管理:从饮食到运动的全方位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6: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央肥胖管理:从饮食到运动的全方位指南

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会逐渐减慢,许多人开始出现"中年发福"的现象,体内脂肪在腰间积聚,形成俗称"大肚腩"的中央肥胖。想要摆脱这一困扰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执行。

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约36英寸),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约32英寸),就属于中央肥胖。中央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导致体内积聚过多的内脏脂肪。患者通常伴有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如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脏病、睡眠窒息症和糖尿病等。当脂肪在肝脏积聚时,还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根据卫生署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在15至84岁的人群中,超过30%的人被界定为中央肥胖,而且年龄越大,患病的比例越高。经常进食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较少做运动,以及长期坐办公室工作的人,都是中央肥胖的高危人群。

热量赤字(Calorie Deficit)是减脂减重的核心原则,即摄入量要低于消耗量。摄入量主要来自饮食,而运动量越多消耗量就越大,只要摄入的热量足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要避免或减少大肚腩,从饮食着手非常重要。饮食应以多菜少肉为主,烹饪时尽量少用油,避免三餐不规律,导致用高热量零食充饥。由于糖是合成脂肪的主要来源,建议尽量避免高糖或含添加糖,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和饮品,比如喝奶茶时不加糖,饭后不吃甜点,避免食用肥肉、鸡皮及油炸食品。

当营养师接到病人个案时,会先为病人测量BMI及脂肪肌肉比例等,从而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并了解其日常生活作息。营养师明白减肥难以一蹴而就,若要求患者短时间内戒掉所有"致肥"习惯,或许有点苛刻,通常会耐心倾听患者的意愿,并配合其生活习惯和需求,尽量以易于实行和维持为前提,共同商讨出循序渐进兼具弹性的个性化方案。

比如,对于平日工作忙碌、需要经常外出用餐的患者,如果要求他们彻底改变习惯成自行烹煮三餐,便未免太"强人所难",要持之以恒的难度亦会更高。笔者曾会见过一名中年男病人,其BMI达27(亚洲人BMI大于25属肥胖)、腰围约94厘米。患者原本每日两餐都到茶餐厅解决,更会配以热奶茶加糖。为增加其实行营养计划的依从性,我建议患者从简单的方法着手,选择两至三个习惯去改变,包括叫餐时要求少饭、避免吃炒焗的饭面,以及选择无糖饮品。另外,我们会用数据形象化减肥成效,例如原本每天喝两杯加糖奶茶,等同摄入200多卡路里,如戒掉含糖饮料两周,已能减去一磅体重。笔者乐见病人跟从指引并持之以恒,于三个月后减掉6至7公斤体重,并缩减9厘米腰围,而坏胆固醇指数亦有改善,成效令人鼓舞。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是否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腹部肌肉训练来消除大肚腩?虽然局部的运动可以强化腹部肌肉,但脂肪燃烧是全身性的,难以实现局部减脂。我们建议市民每周进行150分钟中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游泳、踩单车等,以全方位消耗体内脂肪。如果市民没有时间运动,可以从日常生活做出小改变,例如提早一两个站点下车,走路回家或办公室、多走楼梯,以及餐前餐后散步五至十分钟。

减肥路上最困难的是寻找动力,作为营养师,我们会倾听病人的想法和需要,协助他们设定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支持和鼓励。当然,最重要的是靠病人的意志,营养师会沿途与病人携手合作,协助病人克服挑战,以重拾健康和自信。

本文作者:港怡医院注册营养师李玮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