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新研究:护心神器还是风险?
纳豆激酶新研究:护心神器还是风险?
2024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专家交流会上,多位来自营养学、医学和科学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纳豆激酶这一“心脑血管健康重磅营养素”展开深入探讨。会上,专家们分享了纳豆激酶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心血管保护机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研究。那么,纳豆激酶究竟是护心神器还是存在风险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纳豆激酶: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纳豆激酶是一种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提取的酶,因其对心血管健康的潜在益处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纳豆激酶具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
强效纤溶活性
纳豆激酶最显著的特性是其强效纤溶活性,能够分解血栓,防止新血栓的形成,并促进现有血栓的自然分解。这一作用对于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特别有益。
纳豆激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人体分解血栓的能力:
- 直接分解纤维蛋白,即形成血栓结构的蛋白质。
- 将尿激酶原转化为尿激酶(uPA),这是一种有助于血栓分解的酶。
- 降解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这种分子通常会减缓血栓溶解过程。
- 增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数量,有助于更有效地溶解血栓。
血压调节作用
高血压是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纳豆激酶可能有助于调节血压。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纳豆激酶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纳豆激酶的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
这种抗高血压作用被认为是由于纳豆激酶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调节血压方面发挥作用。
降脂作用
研究表明,纳豆激酶可能具有降脂作用,有助于控制高胆固醇水平。这有助于通过防止动脉中脂肪沉积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项系统评价分析了六项关于纳豆激酶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可显著降低血压,但对胆固醇水平的影响不一。它通常是安全的,没有报告重大不良事件。该评论表明纳豆激酶可以帮助控制高血压,但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其对胆固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剂量。
抗炎特性
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已知诱因。纳豆激酶已被证实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减少氧化应激表现出抗炎特性。通过减轻炎症,纳豆激酶可以帮助预防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
纳豆激酶已被发现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这意味着它可以帮助预防和逆转动脉中斑块的积聚。这一特性对于预防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动脉狭窄至关重要。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服用10,800 FU纳豆激酶可显著改善参与者的胆固醇水平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纳豆激酶可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并增加HDL-C。它还可以减少颈动脉厚度和斑块大小。较高剂量是有效和安全的,尤其是与运动、维生素K2和阿司匹林结合使用时。
安全性:出血风险与药物相互作用
尽管纳豆激酶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风险包括:
出血风险
鉴于纳豆激酶具有强大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补充纳豆激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出血风险。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服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人以及准备进行手术的人在考虑纳豆激酶时应谨慎行事。该酶分解血栓的能力可能会加剧出血倾向,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一个案例研究报道了一位老年妇女服用纳豆激酶(一种具有血液稀释特性的补充剂)后发生致命出血事件。该患者患有心房颤动,未服用抗凝剂,但使用了纳豆激酶。她出现严重出血并死于并发症。这凸显了谨慎使用纳豆激酶的必要性,并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安全性。
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纳豆激酶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那些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例如,将纳豆激酶与华法林、肝素或阿司匹林结合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此外,纳豆激酶可能会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从而可能导致低血压。因此,服药者在开始补充纳豆激酶之前,务必咨询医疗保健提供者。
缺乏标准化
膳食补充剂行业不像制药行业那样受到严格监管,因此人们担心纳豆激酶补充剂的纯度、效力和一致性。不同产品之间酶活性的差异会影响其功效和安全性。选择信誉良好的制造商生产的补充剂至关重要。
临床应用:从实验室到临床实践
纳豆激酶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NSKSD纳豆激酶是研究最充分的产品,已有20多项人体临床研究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3年12月,在中国发布的首例人体临床研究证实了NSKSD纳豆激酶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服用90天NSKSD纳豆激酶(8000FU/d)后,受试者颈动脉斑块和增厚中膜的改善率高达46.7%和42%。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语:潜力与挑战并存
纳豆激酶作为一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天然物质,其潜力不容忽视。然而,其安全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纳豆激酶,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纳豆激酶有望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