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证券市场掀起“加时”竞赛,A股如何应对?
全球证券市场掀起“加时”竞赛,A股如何应对?
11月5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将每日交易结束时间延长30分钟,这是该所70年来的再次延长交易时间。无独有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于近日宣布交易“加时”的计划。延长后的交易时间将从工作日的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时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23时30分,每个工作日达22个小时。
全球证券市场延长交易时间成趋势
近年来,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延长交易时间正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轮“加时”竞赛中,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东京证券交易所于11月5日起将每日收盘时间由过去的15时整,延迟至15时30分。最新的交易时间安排是,早盘9时至11时30分,午间休盘1小时,午盘交易为12时30分至15时30分。全天交易时长为5.5个小时。东交所是目前亚洲交易量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有3959家上市公司。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计划则更为激进。根据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nc.(ICE)的公告,NYSE计划将其NYSE Arca股票交易所的交易时间延长至每周工作日22小时,从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30至晚上11:30,需经监管批准。延长交易时段的交易将继续由DTCC清算。这一举措旨在满足全球投资者对其上市证券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强调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实力。
延长交易时间的利弊分析
对于证券交易所来说,延长交易时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更长的交易时间意味着价格可以更加及时地反映市场信息,增加交易量,提高市场活跃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价格波动更加频繁,给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全球资产配置、跨境交易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当前已有不少类型的资产可进行7×24全天候交易,如美国国债、外汇、股指期货、加密货币等,为便于投资者对即时事件做出反应,延长交易时间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在移动互联已相对普及的当下,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相对充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院长王竞达表示,全球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跨时区投资需求日益凸显。随着全球通信无障碍传递,延长交易时间能覆盖全球所有重要市场的交易时间段,可以给投资者更多选择,尤其是能够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留在本地交易所进行交易。
主要市场的反应和竞争态势
面对纽交所的“加时”计划,其他主要市场也在积极应对。欧洲市场方面,大多数交易所的交易时间与纽约市场相似,从周一至周五,通常在上午9:30至下午4:00之间。墨西哥证券交易所(BMV)虽然位于中部时区,但调整其交易时间以匹配NYSE的时间。亚洲和中东的交易所则根据各自的时区安排交易时间,部分市场如上海证券交易所(SSE)和东京证券交易所(TSE/TYO)在午餐时间有休息时段。
中国市场的反应尤为值得关注。目前,A股交易时间分上下午两个时段,共计4小时。而英国、法国、德国的交易时间为8.5小时,港交所也达5.5个小时。同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长相比,A股每日交易时间相对偏短,且这一安排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初期延续至今。
去年8月,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曾提到,“研究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更好满足投资交易需求。”中金公司当时发布的一份研报认为,延长A股交易时间将有助于提高证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制度与国际更加接轨,对提升A股的国际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助益。
对投资者的影响
延长交易时间对投资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普通投资者将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投资成本和信息处理难度的增加。投资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市场,交易频率的增加也可能导致交易费用上升,如佣金、印花税等。
未来展望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推动下,证券市场延长交易时间的趋势预计将持续。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学会在新的交易环境中寻找机遇,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风险。对于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来说,则需要在提高市场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正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负责人Kevin Tyrrell所说:“我们的22-5(22小时每天,5天每周)延长交易计划是基于与市场参与者多次互动以及我们自己的数据和分析。我们相信,鉴于当前投资者需求水平和现有市场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我们的22-5延长计划是正确的选择。”
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延长交易时间已成为各大交易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在更长的交易时间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