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草莓种植攻略:从育苗到结果的全程管理技巧
台湾草莓种植攻略:从育苗到结果的全程管理技巧
台湾的草莓种植主要分布在苗栗县、南投县、新竹县以及南部零星县市区域,其中以苗栗县的大湖乡、狮潭乡、公馆乡的种植面积最大。台湾的草莓产季大约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依各草莓园区的管理状况不同,约有3-4期花果可以采。最早的定植时间是高架栽培在9月底,而土壤栽培则需要等到10月中旬,待气温较凉爽时才会定植。
气候与土壤条件
草莓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在台湾炎热潮湿的夏季,容易爆发病虫害。因此,草莓适合在冬季的干燥低温环境下种植。此外,种植地点应具备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才能有较佳的草莓种植表现。
肥料使用
草莓育苗时,会从母株的匍匐茎分植到育苗盆中,常用培养土作为基质,同时需要使用病虫害防治材料,通过喷洒或根系浸泡等方式,预防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常见草莓病害。
草莓定植前,除了土壤的杀菌、翻堆、静置之外,可依喜好使用复合肥料、平均肥,或是有机质肥料进行打底。以20公斤为例,每一分地平均施用10-15包左右,切勿过量以避免苗期根系肥伤。
草莓育苗期根系发展尚未稳定,建议使用TE11 叶效速高效叶面肥,内含钙、镁、铁、锰等微量元素,能通过叶面迅速吸收,帮助草莓幼苗稳定成长,且应避免过多土壤肥料追加,造成根系受损、妨碍根系扩展。
另外,根据需求,可以补充钙硼叶面肥。当土壤状况不佳时,钙硼肥料的吸收效率会降低,甚至可能导致钙与硼之间的拮抗,让草莓苗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TE31 百果素经过特殊叶面吸收配方设计,可以在草莓苗迅速走茎和延展匍匐茎时,提供即时的养分补充,有助于促进匍匐茎的生长。
在草莓生长期,着重在叶片生长、根系发展及顺利走茎,建议使用TE11 叶效速促进根系发展及叶片生长,并可额外使用TE31 百果素来解决土壤钙硼吸收不足的问题,可有效协助走蔓的生长旺盛,让植株更加健康。
在草莓开花前,建议使用TE13 果效速,它含有草莓在开花结果期所需的磷钾肥,并补充钙、镁、硼和铁等微量元素。于花期前补充可提升开花数量、着花品质等。
在草莓结果期,需补充磷、钾等主要元素,但氮肥不可过量,避免影响磷钾吸收。TE13 果效速作为主要肥料,可提升草莓口感、甜度、香气。可依需求额外补充TE31 百果素,由叶面直接吸收,提供草莓果品所需养分,让草莓不易软烂、更耐储放、果形完整不畸形,避免钙、硼缺乏所衍生的问题。
在草莓的连续采收期,由于花果并存的时间较长,特别需要注意养分的补充,以避免养分回充不足影响草莓果实的品质。建议使用TE13 果效速作为主要肥料,提升草莓的甜度、品质及果实转色效果,并配合TE11 叶效速来帮助母株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累积,避免开花和结果时过度消耗养分,确保后续草莓果实的生长顺利。
温室栽培技术
为了应对气候变迁带来的挑战,台湾推动设施型农业计划,辅导农民搭建温网室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牛妈妈有机农场的草莓温室栽培技术,包括温度和水分管理、设备使用等。设施栽培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
草莓炭疽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通常会随着雨水和风力传播,并通过草莓苗的移动,感染定植园区。发 病时叶片、果 实、走茎都会 有病 征,炭疽病感染初期可以观察到有黑色病斑,并带有同心圆轮状样态。
防治草莓炭疽病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使用健康的种苗,适量施用叶面肥以增强抗病力,同时保持田间的整洁,并将感染的病株移出田外。此外,可使用超护 矽后等无毒防治产品,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草莓萎凋病(俗 称 “大小耳”)多发生于草莓苗期或定植早期,主要发生在草莓苗期、定植前期。感染前期可发现心叶三片其中一片,大小较其他两片萎缩甚至干枯,后期叶柄和走茎会逐渐干枯,导致整株死亡。这种病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容易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传播,但随着冬季来 临,病情会有所缓和。
目前没有针对草莓萎凋病的有效药物。建议使用健康种苗,进行轮作,彻底清理和消毒田地。另外,可以使用超护 矽后进行预防。大湖莓农连续两年使用超护矽后,以灌根的方式使用在苗盆、以及发病过的田间草莓株,经几次施用后有明显观察到,感染萎凋病的草莓部位,虽然还是有萎凋干枯的现象,但母株还是能继续走茎,扦插后依 旧开花结果,可见天然防治资材超护矽后,对于草莓萎凋病有一定防治能力,可协助草陪种植度过萎凋病感染高峰期。
通过以上气候、肥料、温室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台湾的草莓种植不仅能够克服高温潮湿带来的挑战,还能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无论是专业农户还是家庭园艺爱好者,掌握这些技巧都能帮助你种出健康美味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