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遵义红色旅游爆红:907万游客打卡,科技赋能成亮点
2024遵义红色旅游爆红:907万游客打卡,科技赋能成亮点
2024年,遵义会议纪念馆接待游客量达到907万人次,同比暴增197%。这一惊人数据背后,是遵义红色旅游的全面爆发。从传统的纪念馆参观,到创新的数字艺术体验,遵义正以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他们追寻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重要目的地。
年轻人成为红色旅游主力军
在遵义的红色景点,年轻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据统计,2024年遵义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已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55%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一现象表明,红色旅游正逐步走向年轻化,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
为什么年轻人会对红色旅游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一方面,红色旅游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一位来自遵义市老城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李锐航,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遵义会议的细节,让游客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力量。
另一方面,遵义不断创新展示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在红军长征纪念馆,通过主题文化演出和互动体验,游客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尤其是《伟大转折》剧目,利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让观众更直观地体验到红军长征中的种种艰辛与困难。
现代科技赋能红色旅游
遵义市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的全域行浸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自2023年10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超过100万人次,门票一度供不应求。
“很震撼!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刘女士在观看了《红飘带·伟大征程》后激动地说。她7岁的小女儿也兴奋地表示:“那些红军叔叔都是英雄,其中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呢!”
除了数字艺术馆,遵义还开发了红色旅游数字地图APP,运用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互动式体验项目。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回1935年,亲身体验那段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
特色线路与打卡点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遵义推出了“1+3+N”红色旅游线路产品。“1”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遵义会议纪念馆、海龙屯、娄山关、双河溶洞景区、乌江寨、苟坝红色旅游景区、茅台镇、土城古镇、赤水丹霞旅游区等多个景点;“3”是三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围绕旅行社能组团、可落地、能优化,串联省内周边市(州)部分重点景区,推出“初心之旅∙遵义研学、多彩贵州∙醉美遵义、黔北红韵∙山水华章”3条线路;在主题线路的基础上,推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各3条线路。“N”是多个打卡点,包括遵义会议会址寻初心、娄山关上颂词章、茅台渡口访奇功、花茂苟坝觅乡愁、土城镇里续荣光、丙安古镇寻红迹、红军山上拜英烈等7个特色打卡地。
这些线路和打卡点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还结合了自然风光和民俗体验,让游客在追寻历史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贵州的壮丽山水和独特风情。
红色旅游的未来展望
遵义市编制了《遵义市红色旅游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一年快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的行动目标。预计到2025年,遵义市将建成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
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遵义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据统计,2024年遵义市红色旅游收入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32.6%。红色旅游正成为遵义乃至贵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助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遵义的红色旅游热潮,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旅游现象,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遵义,红色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续写着新时代的长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