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夫人:爱情与诗歌的双重传奇
勃朗宁夫人:爱情与诗歌的双重传奇
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又称勃朗宁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她生于1806年3月6日,15岁时不幸骑马跌损脊椎,导致下肢瘫痪达24年。在她39岁那年,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她的生命从此翻开新的篇章。她的作品涉及广泛的议题和思想,对艾米丽·狄金森、艾伦·坡等人都有影响。
《葡语十四行诗集》第十四首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爱才爱我。别这么讲:
“我爱她,为了她的一笑,她的模样,
她柔语的声气;为了她这感触
正好合我的心意,那天里,的确
给我带来满怀的喜悦和舒畅。”
亲爱的,这些好处都不能持常,
会因你而变,而这样唱出的爱曲
又怜又惜地给我揩干了泪腮,
一个人会忘了哭泣,当她久受你
温柔的慰安——却因此失了你的爱。
爱我,请只是为了那爱的意念,
那你就能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她的诗和她的爱情
勃朗宁夫人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她15岁时不幸骑马跌损脊椎,导致下肢瘫痪达24年。在她39岁那年,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这份爱情使她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在病室中被禁锢了24年之后,她终于可以凭自己的双脚重新走到阳光下。
勃朗宁夫妇一起度过了15年幸福的生活。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去世。临终之前,她并没有多大病疼,只是感到疲倦。她和勃朗宁谈心说笑,用最温存的话表示她的爱情。后来她感到疲倦,就偎依在勃朗宁的胸前睡去了。她这样地睡了几分钟,头突然垂了下来。她在勃朗宁的怀抱中去世,容貌像少女一般,带着微笑。
这部感人的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其美丽动人,甚至超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勃朗宁夫人最初开始写这十四行组诗大概是在她答应了勃朗宁的求婚以后那一段时间。直到他们婚后住到了比萨,勃朗宁才读到这本诗集。1850年勃朗宁夫人出版了一卷诗集,把这组十四行诗也收进在内,共四十四首,还取了一个总名,叫做《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用以掩饰作者身份。
勃朗宁和勃朗宁夫人的爱情是世界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美谈,是爱可以创造奇迹的证明。勃朗宁夫人创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天使及其它诗歌》(1838)、《诗集》(1844)、《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1850)、《大会前的诗歌》(1860)、《奥罗拉·利》(1857)和《逃跑的奴隶》(1846)等。其中《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除莎士比亚之外,可能是被翻译成外语最多的英国文学作品。
勃朗宁夫人最初开始写这十四行组诗大概是在她答应了她爱人的求婚以后的那一段时间。在诗稿的最后一首诗(第四十四首)上,她留下的日期是:“1846年9月,温波尔街50号。”她不让勃朗宁知道她的工作,只在信上隐约提到过“将来到了比萨,我再让你看我现在不给你看的东西。”1847年初,他们在比萨住了下来,从住所里可以望见著名的斜塔。有一天,早餐过后,勃朗宁夫人照例上楼去工作,把楼下让给勃朗宁。他在窗前站了一会儿,眺望街景,忽然觉得屋子里有人偷偷地走着,正要回头,身子却被他妻子推住了。她不许他回头来看,一面却把一卷稿子塞进了他的口袋,要他看一遍,还说要是他不喜欢,就把它撕去好了。她说罢就逃去了楼上。这就是那完成了的十四行诗的原稿。勃朗宁没读到一半,就跳起身来,激动地奔向楼上他妻子的房中去了。他嚷道:“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出色的十四行诗!”
1850年勃朗宁夫人出版了一卷诗集,把这十四行诗也收进在内(这是这组诗的第一次公开发表),共四十三首,还取了个总名,用意是为了掩护作者的身份,使人联想到这是一部翻译过来的诗集。所以叫“葡萄牙人”,却是偶然的,与内容无关;只是因为勃朗宁夫人曾经写过关于一对葡萄牙爱人的抒情诗(Catarina to Camoens),勃朗宁很爱这诗,常把妻子叫做“我的小葡萄牙人”的缘故。
1856年,前面所述的1850版的诗集第三次出版,勃朗宁夫人把十四行组诗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并把诗集中的另一首题为《将来与过去》的十四行诗,移到组诗里来作为第四十二首诗,这样,全诗有了四十四首,这就是人们后来读到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最终定本,也就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