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回归分析预测双十一价格,教你避开“明降暗涨”陷阱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7: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回归分析预测双十一价格,教你避开“明降暗涨”陷阱

双十一购物节即将到来,你是否还在为是否应该在双十一期间购买心仪的商品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担心商家的“明降暗涨”陷阱?本文将教你如何运用回归分析这一强大的统计工具,预测商品价格走势,让你在这个双十一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01

双十一价格真相:明降暗涨成常态

“双11”大幕早已开启,线上线下共掀消费热潮。重庆晨报记者接到读者投诉,说自己中意的鞋子提前放入购物车里,却发现距离“双11”还有20天,价格就开始上涨,算上打折和优惠,最终到手价反而比“双11”活动之前更贵了。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商品都在玩“明降暗涨”这一招,“双11”并不是全年的最低价,曾经优惠颇多的“双11”已经不是购物的必然选择。

众多网友吐槽涨价
赵小姐关注了一款女鞋,10月17日价格是186元,结果到21日变成229元,算上优惠券是201元,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记者发稿时。此外,今年“618”时,赵小姐购买了某大品牌的洗护套装,115元还送两个100ml的小样,但现在的价格是券后146元且不送小样。另外一款洗发露,去年“双11”74元,今年涨到85元,“所有涨价记录我都有截图,好像陷入了商家的骗局。”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双11涨价”“双11消费陷阱”甚至成了热门搜索条目,抖音、小红书、微博上一大片吐槽“双11”先涨价后优惠的帖子,引来众多网友跟帖。

各式各样的涨价让人哭笑不得,“给老公看了双GXG的鞋子,吃饭前189元,吃完饭之后准备付款变289元,因为满300减50的活动晚上8点钟开始了。”“我看的鞋去年‘双11’399元,今年‘618’369元,现在499元。”“买个牙膏,刚看到69元,加入购物车里一结账80多元,问客服说以实际付款为主。”

面对“双11”的涨价,有网友提出了应对策略:别买129元的东西,因为那是平时99元的货涨上来的;别在“双11”买东西,这波过后会降价;国内平台基本是10月1日后就慢慢涨价,想买东西最好在9月中旬……

成本太高导致涨价
“双11”期间为何涨价?记者采访了多个商家,普遍认为是成本太高导致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给出较大折扣。

一个卖家纺的商家说,之前“双11”搞一两天,赔本赚个流量也能接受,但现在搞20天,商家本身的利润就不高,退货率高得离谱,还要付费买流量,不涨价能亏死。

多个商家提到,退货率高企导致成本上升。服装是退货率最高的品类之一,一位服装店主抱怨道,“一些买家十分挑剔,恨不得用10元买回100元的商品,有的挑剔简直无法忍受,比如衣服颜色稍有差别,就说描述不合退货。有的纯粹是为了买来穿两天,穿完就退货。还有人买了就后悔,反正退货包邮自己不用损失。退货率越来越高,吃亏的其实最终还是消费者,商家会把退货带来的损失加在消费者头上,每个消费者都难以躲过。”

一个卖小百货的商家抱怨说,有的顾客抱着薅羊毛的心态来购物,收货后就投诉质量有问题,要求退款不退货,有时平台就直接判顾客获胜,商家只能吃亏。“平台收割的是商家,商家也要挣钱,所以就只能涨了。”

此外,从今年9月1日开始,淘宝要收取千分之六的基础软件服务费,也是导致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商家的利润率又下降了千分之六。有商家吐槽,“若订单确认收货后发生退款的,淘宝不支持退还软件服务费,依然实时划扣。”

平台表示价格浮动正常
对于“双11”先涨后降的现象,记者致电某电商平台消费者服务热线,其人工客服回应记者,“商品价格会随着市场变动而变动,无法保证是否降价还是涨价。”

在另一家大电商平台,爆出其“双11”预售产品比之前直接购买更贵,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付尾款变成割韭菜。对此,记者联系上该平台客服,她表示在支付定金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尾款,会因红包、优惠券时效等问题,可能出现价格波动,具体金额以支付尾款结算时为准。

电商行业观察者李奥表示,“双11”先涨后降的套路有愚弄消费者的嫌疑。今年各大平台对先涨再降的处罚几乎形同虚设,甚至彻底放开“双11”活动招商门槛。平台理应当好守门人,不能任由商家玩价格游戏,赚了流量却损失了信誉。

李奥认为,两大原因导致商家涨价。一是“双11”现在周期拉长,商家必须购买流量才能获得更多潜在客源,导致成本增加。二是退货率创新高,鞋包退货率50%,服装70%以上,珠宝高达80%,“明年‘双11’价格或许会更贵,如果价格不涨,那些卖家根本无法生存。”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02

回归分析:预测价格走势的利器

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双十一期间,我们可以将商品价格作为因变量,时间、促销活动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预测价格走势。

线性回归 vs 多项式回归

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回归分析方法,适用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场景。例如,商品价格可能随时间线性下降。然而,实际价格走势往往更复杂,这时就需要使用多项式回归。

多项式回归通过引入多项式项来建模数据的非线性特征,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例如,商品价格可能在促销前缓慢上涨,促销期间快速下降,然后在促销结束后再次上涨,这种复杂的趋势可以通过多项式回归来捕捉。

03

数据分析实战:预测商品价格

数据收集

要进行回归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历史价格数据。你可以使用比价工具或电商平台的价格跟踪功能,记录商品在不同时间点的价格。此外,还可以关注商家的促销活动、优惠券信息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价格。

模型建立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Python进行回归分析。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的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PolynomialFeature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 设置全局中文字体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Microsoft YaHei']

# 创建模拟数据
np.random.seed(0)
X = 2 * np.random.rand(100, 1)
y = 5 * X**2 + 3 * X + np.random.randn(100, 1)

# 将特征转换为多项式特征
poly_features = PolynomialFeatures(degree=2, include_bias=False)
X_poly = poly_features.fit_transform(X)

# 创建并拟合线性回归模型
lin_reg = LinearRegression()
lin_reg.fit(X_poly, y)

# 绘制原始数据和拟合曲线
plt.scatter(X, y, color='blue', label='原始数据')
plt.plot(X, lin_reg.predict(X_poly), color='red', label='多项式回归拟合曲线')
plt.xlabel('特征')
plt.ylabel('目标')
plt.title('多项式回归示例')
plt.legend()
plt.show()

这段代码首先生成了一个简单的二次多项式数据集,然后使用PolynomialFeatures将特征转换为二次多项式特征,并创建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转换后的特征。最后,绘制了原始数据和拟合曲线,以可视化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结果解读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商品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例如,如果线性回归的斜率为负,说明价格随时间下降;如果多项式回归的二次项系数为负,说明价格先上涨后下降。

04

理性消费策略

价格预测

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你可以预测双十一期间商品价格的最低点。如果预测显示价格在双十一当天达到最低,那么可以放心购买;如果预测显示价格在双十一后会更低,那么可以考虑等待。

优惠券策略

结合电商平台的会员优惠和积分系统,可以进一步降低实际支付金额。例如,有些平台会在特定时间发放大额优惠券,你可以提前规划,确保在价格最低点使用这些优惠券。

退货政策

在购买前,务必了解商品的退换货政策。虽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决策,但难免会有意外情况。确保你能在必要时退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05

案例分析

让我们以某款热门商品为例,展示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

  1. 数据收集:从10月1日起,每天记录该商品的价格,以及平台发放的优惠券信息。
  2. 模型建立:使用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模型。
  3. 结果解读:分析模型输出,预测双十一期间的价格走势。

通过这个案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购物决策中。

06

总结

双十一期间,面对商家的“明降暗涨”策略,运用回归分析进行理性消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通过收集历史价格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你可以预测商品价格走势,避免盲目跟风。同时,结合电商平台的优惠策略,制定合理的购物计划,真正做到“买的比别人便宜,用的比别人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