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癌:症状、成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咽喉癌:症状、成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我們的服務
喉嚨(或咽喉)指的是鼻子後方、頸部上方的一條肌肉管道,而咽喉癌(或喉嚨癌)泛指生長於該處的扁平細胞。及早發現並治療咽喉癌,存活率可達90%,因此了解咽喉癌的病徵極為重要,於日常多加注意,及時應對。
什麼是咽喉癌
咽喉癌(或喉嚨癌)是頭頸癌的一種,泛指生長於該處的扁平細胞,是一種惡性癌細胞在咽喉組織中形成的疾病。根據腫瘤的發生位置,咽喉癌可細分為以下類別:
鼻咽癌 | 生長在喉嚨貼近鼻腔的位置 |
---|---|
口咽癌 | 生長在喉嚨連接口腔的位置,包括扁桃體 |
下咽癌 | 生長在喉嚨底部,即食道及氣管上方 |
聲門癌 | 生長於聲帶位置,為最常見的咽喉癌種類 |
咽喉癌病徵
咽喉癌早期病徵與口腔癌十分近似,包括吞嚥困難、耳朵疼痛、無法痊癒的腫脹及體重驟降。另外,若發現長期咳嗽,或聲帶出現問題,例如聲線沙啞、說話不清等,亦有可能患上咽喉癌,應盡快向醫生了解情況。
常見的咽喉癌早期病徵包括:
- 喉嚨痛 :持續的喉嚨痛或不適感可能是咽喉癌的症狀之一。
- 吞嚥困難 :出現吞嚥困難或感覺有異物卡住的感覺。
- 聲音變化 :聲音變得嘶啞或沙啞,可能是由於聲帶受到影響。
- 腫塊或腫脹 :可能在頸部感覺到腫塊或腫脹。
咽喉癌中期病徵包括:
- 咳嗽或咳血 :出現長時間的咳嗽,或者咳嗽時帶有血液。
- 耳朵疼痛 :咽喉癌可能引起耳朵疼痛或耳鳴。
- 呼吸困難 :在喉嚨部位出現腫塊可能導致呼吸困難。
- 口臭 :出現不明原因的口臭。
- 頭痛 :某些情況下可能伴隨頭痛。
咽喉癌晚期病徵包括:
- 體重減輕 :沒有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是晚期咽喉癌的症狀。
咽喉癌成因及風險
如同口腔癌,咽喉癌源自細胞的基因變異,細胞因此失控地增長,同時健康的細胞逐漸死亡,腫瘤隨之形成。然而,此等基因變異的實際原因未見,醫學界總結了以下可能增加咽喉癌風險的因素:
- 吸煙: 吸煙是咽喉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和化學物質可能損傷咽喉組織,增加癌症風險。
- 酒精: 酒精可能對咽喉組織造成損害,且與吸煙一同使用時風險更高。
-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 感染某些型別的HPV(尤其是HPV 16和18型)與咽喉癌風險增加有關,並且帶有傳播性。
- 口腔健康: 不良的口腔衛生狀況、牙齒問題和慢性口腔炎症可能與咽喉癌有關。
- 遺傳因素: 基因變異和家族病史可能增加個體患上咽喉癌的風險。
- 飲食習慣: 缺乏蔬菜和水果等營養食物,以及過量攝取鹽、紅肉和加工肉品可能與咽喉癌風險增加有關。
- 職業暴露: 長期暴露於某些工業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和有害物質可能增加患咽喉癌的風險。
咽喉癌診斷方法
如醫生懷疑病人患有咽喉癌,將透過各項檢查,進一步確認病人體內是否存在癌細胞及其位置、體積等情況。醫生可能採用的診斷方式跟口腔癌大致相同,包括:
內窺鏡檢查
醫生會把一枝發光並裝有微型鏡頭的軟管探進病人的口腔,近距離檢查其喉嚨內部有沒有異常狀況。此外,醫生亦可能使用另一種裝有放大鏡的軟管,又稱喉鏡,以檢視患者的聲帶狀況。
活體組織切片
若醫生透過內窺鏡或喉鏡發現任何異樣,可能會安排進一步檢驗,從病人喉嚨內部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到實驗室研究是否存在癌細胞。
影像檢查
為進一步了解癌腫的發展情況,或檢視治療的效果,醫生會採用不同技術,取得病人體內的影像。
- 電腦斷層掃描(CT)– 使用X光截取包含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以便了解腫瘤的體積和位置,以及是否已經擴散至附近組織、淋巴結及肺部;
- 磁力共振成像(MRI)– 功能與電腦斷層掃瞄近似,透過發射無線電波及強度磁力,取得病人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更可檢視癌細胞有否擴散至頸部、腦部和脊髓。
- 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ET CT)– 又稱「正子造影」,利用癌細胞比一般細胞吸收更多糖份的特性,將一種帶有放射性糖份注入病人身體,再透過PET掃瞄,檢視病人體內輻射分佈,以了解癌細胞是否已擴散到其他位置。
咽喉癌分期
咽喉癌的分期通常依據腫瘤的大小、是否侵犯附近組織、淋巴結擴散的情況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等因素進行。以下是一般的咽喉癌分期方式:
第I期 | * 腫瘤體積小,可能尚未侵犯喉嚨以外的組織。 * 尚未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部位。 |
---|---|
第II期 | * 腫瘤可能稍大,但仍限制在喉嚨範圍內。 * 未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部位。 |
第III期 | * 腫瘤可能較大,且可能已侵犯喉嚨以外的組織。 * 可能已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但尚未達到遠端轉移。 |
第IV期 | 分為IV期A和IV期B,分期更進一步: * IV期A: 腫瘤已侵犯附近組織,且可能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 * IV期B: 腫瘤可能侵犯附近組織,且可能擴散至遠端的淋巴結或其他遠端器官,包括肺部。 |
在分期的過程中,醫生會考慮多方面的資訊,包括影像檢查、組織切片、淋巴結檢查等。這些分期有助於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等,以提供最適合患者狀況的治療方案。
咽喉癌存活率
咽喉癌存活率取決於癌症的分期、患者的健康狀況等因素。根據英國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CRUK)的統計,咽喉癌的五年存活率如下:
- 第I期:90%
- 第II期:70%
- 第III期:60%
- 第IV期:30% [註1]
此外,原位性下咽喉癌的五年存活率更低,僅為61%,如癌細胞若已有局部轉移情況,存活率進一步低至39%,而遠距離轉移則只有28%存活率 [註2]。
咽喉癌治療
上述檢測及分類旨在為醫生提供指引,結合患者自身的件康狀況,從而判斷最適切的治療方案。一般而言,治療咽喉癌的方式包括:
放射治療
利用高能量射線如X光或質子(proton),對付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放射治療可在體外或體內進行,視乎患者需要。體外放療方面,患者須平躺在一部會發射X光的大型機器下,讓X光穿透身體,抵達癌腫的位置,需時約數分鐘。至於體內放療,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刺針植入癌細胞,需要數天方能完成。接受放射治療後,患者有機會出現各種副作用,例如皮膚疼痛、咽喉疼痛、失去味覺、食慾不振等,實屬正常現象,毋須過分憂慮。但如上述情況持續,患者應從速求醫。不過,放射治療並非所有咽喉癌患者的最佳方案。對部分早期患者而言,只接受放射治療已足夠消滅癌細胞;對部分晚期個案而言,放射治療只能作為其中一種紓援病情的方法,腫瘤難以完全被殲滅。
外科手術
進行手術是一種直接解決患者體內癌腫的途徑,尤其是早期患者的腫瘤體積細小,且仍在喉嚨表面或聲帶,沒有擴散開去。醫生會在患者的喉嚨放置一條空心的內窺鏡,並透過該小孔發射激光或其他特製的物料,從而消滅癌細胞。部分個案的腫瘤已從喉嚨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此時醫生便需要連同涉及的淋巴結一同切除。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指運用藥物消除癌細胞,可透過口服形式,或把藥物輸送到患者的血管,使其運行至全身,對付腫瘤。就咽喉癌而言,化學治療一般會配合放射治療一同進行。患者須特別注意,因化學治療會減少血液裏的正常細胞,治療後或會出現發炎、疲倦、嘔吐、口腔疼痛等情況,乃正常的副作用。如不適情況持續,應尋求醫生的意見。
標靶治療
針對癌細胞中特定的分子或蛋白質,阻斷其生長和擴散。最常見的標靶藥物為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能對付某種在個別咽喉癌細胞特別活躍的蛋白質,從而遏止癌細胞生長。目前仍有更多潛在的標靶藥物正在進行臨床研究。
常見問題
咽喉癌的早期病徵包括持續喉嚨痛、聲音變得沙啞、吞嚥困難、耳痛及頸部腫塊。如有這些症狀並持續,應及早就醫檢查。
診斷咽喉癌通常包括內窺鏡檢查、活體組織切片和影像檢查(如CT、MRI、PET CT),以確認癌細胞的位置及是否有擴散。
常見的咽喉癌治療方法包括放射治療、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具體方案會依據癌症分期和患者的健康狀況來決定。
咽喉癌治療可能會引起吞嚥困難及味覺變化,從而影響進食。建議進食軟質或液體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待傷口的組織復元後,患者可回復正常飲食。
由於咽喉癌直接牽涉聲帶,無可避免影響患者的說話能力。不過,大部分個案所受的影響只屬暫時、輕微,例如無法準確發出一至兩個音。待身體組織復元後,患者的說話能力理應大致回復正常。如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患者應從速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了解情況及尋求專業建議。
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戒煙、有節制地飲酒、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多從蔬果等健康食物攝取充足營養,並接種HPV疫苗,以預防由HPV病毒引起的咽喉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