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千年文化的守护者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千年文化的守护者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是一座专门用于保护和传承木卡姆文化的综合性文化中心。该中心不仅设有演艺大厅、教室、展览馆等功能区域,还通过丰富的图片、壁画、雕塑等形式展示了木卡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这座占地4875平方米的建筑不仅是哈密的地标之一,更是木卡姆文化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打卡圣地。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价值。
木卡姆艺术的历史渊源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艺术形式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于阗乐》《伊州乐》等,这些乐舞在唐朝就已形成集歌、舞、器于一体的“大曲”形式。西域大曲以其宏大的结构、歌舞乐一体的形式、与中原音乐不同的新声变律、繁音急节、新奇瑰丽的风格,深得人们喜爱。西域大曲在中原大受欢迎,促进了其在原发地的持续发展演化,从而将这种歌舞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西域大曲正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早期形态。
“西域大曲”的称谓和内涵,在公元14世纪逐渐被“木卡姆”所涵盖。维吾尔木卡姆在确立之时,由于承继多种西域大曲而来,所以依然保持着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公元16世纪在宫廷中形成了16套大型的歌舞套曲形式,十二木卡姆是其精华。十二木卡姆集维吾尔木卡姆之大成,不断演化流传至今,并对其他维吾尔族聚居区的木卡姆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载歌载舞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最重要的特色。舞蹈技巧丰富多样,摇肩动颈、闪转腾挪、叼花、顶碗等,姿态各异,变化层出;多种律制、调式、节奏、节拍并存,曲式庞大、结构复杂,是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形态的突出特征,板式变化与曲牌联缀,显现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与中原音乐文化的密切联系;乐队组合的多种形式,乐器形制优美,装饰细腻,音响迷人,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乐器的演奏技巧繁多,吟抹弹挑,繁音急节,以及艺人们的即兴加花变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唱词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民间故事、地方传说,更有普通百姓对美好爱情的赞美追求,对艰虞苦境的生命叹息,以丰富的音乐语言反映着维吾尔族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承中心的功能与活动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木卡姆文化,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游客可以参观木卡姆艺术展览,欣赏各种不同类型和主题的木卡姆作品。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木卡姆绘画工作坊,亲自学习木卡姆的绘画技巧。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游客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木卡姆作品,体验木卡姆的独特魅力。
传承中心还定期举办演出活动,展示木卡姆的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让游客全面感受木卡姆艺术的魅力。这些演出不仅展示了木卡姆艺术的多样性,也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现代演绎。
文化传承的实践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传承中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来自一区两县的非遗代表队演出的哈密十二木卡姆、新疆曲子、哈密赛乃姆、阿肯弹唱、哈密回族曲子、动物模拟舞等,精彩的非遗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
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艾先木汗·肉孜表示:“我们举办非遗传承人表演,旨在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活动突出群众性、参与性和共享性,提升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性发展
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也在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例如,《遇见喀什》项目以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与保护为主线,通过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喀什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该项目运用了最前沿的数字灯光、环绕立体声、全息投影及舞台机械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喀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及传承颂扬的非遗文化,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旅火起来,为喀什乃至新疆打造一张具有产业升级引擎作用的超级文旅IP。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不仅是木卡姆文化的守护者,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它不仅保护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还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作为哈密市的文化地标,传承中心将继续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