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笑气列入毒品管制:已成青少年滥用“新宠”,危害堪比毒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3: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笑气列入毒品管制:已成青少年滥用“新宠”,危害堪比毒品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提出《关于将笑气加入毒品列管名单的提案》。


于本宏委员。受访者供图

于本宏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份提案还要从一次调研说起。2023年5月,受全国政协委托,于本宏来到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开展警企共建调研时了解到,该局成立的专门侦办小组,已连续破获多起典型贩卖“笑气”案件。

他还了解到,抓获的42名涉案人员中,“95后”“00后”达41人,成为吸食贩卖“笑气”的“主力军”。其中一名男性青年,因长期吸食“笑气”,已出现不可逆的腿回沟关节受损、中毒性脑病、泌尿系统感染等毒性反应。

“虚幻致命的‘笑气’,不仅像麻醉类毒品一样致人成瘾,还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灰色地带。”于本宏表示。

“笑气”。网络图片

据2016年世界毒品调查报告显示,“笑气”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流行滥用药物。国家禁毒办在2023年6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发出警示:多地还出现青少年群体滥用“笑气”、依托咪酯(已在2023年10月1日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等未列管物质情况,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于本宏了解到,2016年,英国就专门立法颁布了《精神活性物质法案》,将毒物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笑气”在内所有能够产生精神作用的物质,并将其供给、制造、进出口、持有等行为视为犯罪;同年,日本全面禁止除医疗等目的之外所有“笑气”的生产流通、贩卖,并规定对违反者处以严厉处罚。

但在我国,“笑气”还未纳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仍被归类于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年调整版)》序号2561],尚不属于毒品范畴,监管存在缺陷且社会危害极大。

于本宏表示,由于“笑气”未被列管,只能按照“非法使用危险物质”拘留吸食人员,处罚较轻,起不到惩治教育目的。

“如以‘非法经营罪’认定,起步先要核实不法金额达到5万元,因其单瓶售价仅百元左右,理论上要找500名卖家才能认定其违法行为,这给公安部门依法打击工作带来了法律上的巨大障碍。”于本宏解释,以非法经营罪打击“笑气”犯罪覆盖面不全。

因此,他建议从源头上禁止任何主体向个人销售“笑气”,禁止以个人名义购买和使用“笑气”,阻断“笑气”流通到个人领域;其次,完善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适应法律法规,从重、从快、从严对各类情况进行有据处罚;此外还要对“笑气”加强监管,尽快将其纳入更高级别的限制类清单中,公安、司法、教育、全国人大等相关部门应加紧研究将“笑气”纳入毒品管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统一执法思想,规范相关处置流程,为一线执法提供明确支撑指引。

于本宏还建议,相关部门应精准施策,展开社会综合治理。在他看来,要开展涉及“笑气”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全部环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因此,要压实监管责任,并赋予安监、食药监、工商、网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职的权利。完善从业单位许可、登记备案、信息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堵源头、管过程、查来源、重宣传的全链条综合干预治理机制。如从源头上限制笑气流入非医学或食品加工用途的消费渠道。

同时,重视“笑气”对公民健康带来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做到定期进行检查,对于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鼓励公众参与笑气治理,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等。

“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不容缺位,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于本宏补充说,不少吸食、贩卖“笑气”的青少年都有着辍学或留守经历,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年轻人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贵州禁毒提醒
珍爱生命 远离“笑气”

“笑气”的化学名称是一氧化二氮,化学式是N₂O,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甜味的气体。“笑气”在人体内的弥散速度很快。人体吸入高浓度的“笑气”时,血液的氧饱和度会迅速下降,导致出现因缺氧而产生的头晕、胸闷、肢体不受控制等一系列症状。长期大量吸食会影响人体维生素B12的代谢,进而导致神经损伤。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手脚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严重的会致残或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大量吸入“笑气”后会产生致幻、谑妄、神志错乱、视听功能障碍和肌肉收缩能力降低等一系列副作用。重度成瘾者会产生幻觉,表现狂躁并伴随暴力攻击性行为。


如何防范“笑气”?
●不听人蛊惑,不受人引诱。看清花言巧语背后的陷阱,防止上当。
●不要放任好奇心,不要自信逞强。吸食“笑气”极易成瘾,以身试吸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要模仿“笑气”吸食者,不要崇拜此类“偶像”。吸食“笑气”是一种愚昧的行为,会严重摧残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公共场所,不要接受他人送的饮品或“玩具”,遇到下面这样的瓶子要多加小心!

如果你在生活中
遇到有人吸食“笑气”
一定要及时远离
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
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再次提醒大家
尤其是青少年们
应充分了解“笑气”的危害
自觉抵制滥用“笑气”的行为
千万不要因好奇心作祟
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