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倚天屠龙记>修订揭秘:张无忌、赵敏等人物设定大不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2: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倚天屠龙记>修订揭秘:张无忌、赵敏等人物设定大不同

金庸的武侠小说经过多次修订,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其实已经与最初的设定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对比《倚天屠龙记》连载版和修订版的内容,揭示金庸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路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为了前后呼应、填补留白、加强关联,金庸武侠小说经过了两次大修订,也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修订版和新修版两版小说,其实书里有不少设定已非金庸最初的设想,每部小说都被他删改了不少原来设定。《倚天屠龙记》中,就有很多被删改的地方,羽菱君下面略举几个,我们一起通过这些原来的设定,来推测一番金庸创作时最初的想法。

首先来看男主角张无忌。关于张无忌这个人物形象被删改的最初设定,羽菱君个人认为最大的地方,就是把他小时候腹黑版的形象直接删掉了。其实李连杰腹黑版张无忌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连载版中小时候的张无忌就是这个样子,聪明加富有心机,像足了他妈妈殷素素,特别是在父母双亡之后的那种隐忍和坚强,让羽菱君直接认为金庸最初的想法,就是像王晶电影《魔教教主》的解读那样,把张无忌写成与朱元璋、陈友谅三雄争霸的枭雄人物。

后来应该是金庸写着写着改变了原来的思路,为了让他能团结各派,笔锋突改把张无忌塑造成了天性淳厚的形象。因此有看过连载版小说的朋友就知道,书中的张无忌前后完全是两种性格,按照原来的性格和人物特征,后来的故事发展也不应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羽菱君摘取连载版其中关于表现张无忌富有心机一处情节,给大家参考一下。

无忌道:“我盼能再见俞三伯一面,那便好了。”张三丰道:“为什么?”无忌道:“孩儿反正是活不成了。我要将这一十二式神功说给俞三伯听,盼他融会武当少林两神功,治好手足残疾,孩儿应了誓言,和爹爹一般自刎身亡,也好稍赎妈妈的错失。”张三丰吃了一惊,万想不到他小小年纪,竟是如此工于心计,随口道:“你那里话来?”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九回》

到修订版时,金庸为了让张无忌的人物特征前后统一,于是就直接删掉了他小时候表现他聪明和有心机的很多情节,包含了跟谢逊学过内功、会三掌“降龙掌”、去少林学了“少林九阳功”等等。

关于张无忌的情节设定,修订版开始删掉的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那就是连载版中张无忌的玄冥寒毒之所以能得到祛除,不仅是依赖“九阳神功”,还得益于张无忌在昆仑仙谷吃一种“血蛙”。这种血蛙不仅能够减消张无忌体内阴毒,还助张无忌快速练成了“九阳神功”。不过从修订版开始,金庸为了继续推崇“九阳神功”,把这个情节也给直接删掉了。

约莫过了一顿饭时分,一股热气,突然从腹中冒了上来,只觉暖洋洋的,全身说不出的舒适受用,宛似泡在一大缸暖水之中洗澡一般。原来这红蛙是天地间的一种异物,生于奇寒之地,其性却是至热,否则无法在这寒潭中过活。若是常人吃了一只,登时七孔流血而暴毙。刚巧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体内积下无数阴毒,以至寒逢至热,两种毒性相互抵消,红蛙的热毒尽数消去,而体内的寒毒却也消减不少。《倚天屠龙记·第四十四回》 何况他长期服食血蛙,练成九阳神功,体内阳气充旺之极,过不多时,早已将阴毒驱除干净。《倚天屠龙记·第五十三回》

再看女主角赵敏。赵敏在连载版中最特殊的是名字,因为她原来其实叫“赵明”。不知道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朋友,是不是也跟羽菱君当初一样,直接就想到了大宋王朝和大明王朝。因为宋朝官家姓赵,而作为小说的主线之一,在汉人驱除蒙元之后又由朱元璋建立了大明。

赵明的这个名字,是不是也正印证了金庸最初的设想,就是想写张无忌最终与朱元璋争霸。只是碍于真实历史,张无忌最终不可能代替朱元璋建立大明,只能拱手相让,却要求朱元璋必须以赵明的明字为国号呢?

他虽读书不多,但诗句含意并不晦涩,一诵即明,心道:“这柄倚天宝剑果然起在她手中。诗中说道『剑破妖人腹,剑拂佞臣首』,足见侠义正直,又说『留斩泓下蛟,莫试街中狗』,却又自负得紧。她落款『汴梁赵明』,原来是汴梁人氏中单名一个『明』字。”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六十四回》

改名除了赵敏,还有由“殷利亨”改成的殷梨亭,这个应该是金庸为了对应七侠名字的意境,而少林方丈法号“宏法”改成空闻,则是为了对应“见闻智性”四大神僧,而且这个其实是小说连载时改的。跟宏法改空闻前后不一,还有丐帮帮主耶律渊如,直接与后面出场的帮主史火龙自相矛盾。估计一开始金庸是设定,耶律齐的后人继承了丐帮帮主。

而羽菱君之所以认为金庸最初设想,是写张无忌与朱元璋、陈友谅三雄争霸,还有一个情节关联,是连载版中的陈友谅出场时,金庸对他的描写。这版书中,陈友谅其实比朱元璋还早三年出场,就在张三丰带张无忌上少林求换“九阳功”时,他就出场了,而且当场背下了张三丰“太极十三式”的功法口诀。连载版这里其实也让张三丰“太极功”早创了十年,因为从修订版开始张三丰闯太极还要到一百一十岁。

而从张三丰看到陈友谅开始,到再看他当场背下“太极功”功法,以及对陈友谅的相关评价和警示,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在此时让陈友谅出场,肯定是为了给后面情节作铺垫,预示这人将会是张无忌最终的大敌之一。只是后来为了统一张无忌人物形象特征,包含陈友谅出场在内少林交换“九阳功”的这段情节也都删掉了,当然了最主要,还是小说后来的陈友谅并未是张无忌的大敌。

这时掌门方丈带着这个弟子走出寺门,不知是何用意,不由得向他多瞧了两眼,只见这人身形瘦削,颧骨高耸,臂长腿短,一对眸子晶光灿然,显得极是精明能干......他哈哈一笑,说道:“三大神僧敬我九杯白酒,阁下便将我两套武学记在心中,如此聪明才智,张三丰自愧不如。请教阁下姓大名。”那青年道:“不敢,晚辈姓陈,名友谅。”张三丰正色道:“陈兄弟,以你才智,他日无事不可成,但盼不可误入岐途才好。老道赠你八个字:『诚以待人,谦以律己。』”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九回》

陈友谅

提到陈友谅,就要提他的师傅成昆了。连载版中关于成昆与后两版小说不同的设定,有几个较为特别的,一是成昆与阳顶天(书中杨破天)是师兄弟,二是成昆是少林唯一练了“少林九阳功”的人,出场时间提前了不少,三是他的“幻阴指”原来叫“一阴指”,与“一阳指”一阴一阳并列。

圆真道:“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老衲今日已是七十余岁的老人——少年时的事——好,一起跟你们说了。各位可知老衲是谁?杨破天是我师兄;杨夫人是我师妹,老衲出家之前的俗家姓氏,姓成名昆,外号『混元霹雳手』的便是!”《倚天屠龙记·第五十三回》

由于成昆和阳顶天是师兄弟,而阳顶天又叫杨破天,因为连载版书中的这个设定,再加上《倚天》与《神雕侠侣》一脉相承,当初小说出来后,不少读者认为他们两个其实是杨过的弟子,不过书中并没有其他直接的情节设定来佐证。后来金庸估计也是为了避免产生误解,不但把杨破天改成阳顶天,连他和成昆是师兄弟的设定也改了。毕竟神雕大侠门下,哪里能出成昆这样阴险狡诈的人物。

成昆

以上这些都是后来被删改的连载版最初设定,这些设定不同程度都能反映作者当初创作时的一些原始设想,当然了这些设想猜测也仅是羽菱君的个人臆想,仅供参考,不必较真。

最后羽菱君再摘一个书中没被删改,但大部分观众都以为是这样的设定,那就是很多人看过马景涛和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电视剧,都以为张无忌跟他爹张翠山长得一模一样,但其实张无忌根本不像爹而是像他妈妈殷素素。因为张翠山是长方脸,而张无忌却是瓜子脸。

想到“破绽”两字,一直便在他脑海中的一个模模糊糊的疑团,蓦地里鲜明异常地显现在眼前:那幅“张公翠山恩德图”中,人人相貌逼肖,却为什么将他长方脸的父亲画作了尖脸?他父亲的眉目倒是很像,不错,那是因为他父子俩眉目相似,可是他父亲是长方脸蛋,绝不像张无忌自己,是瓜子脸的面型。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五回》

张翠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