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河”的演变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河”的演变历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5/14/83523867_1139420660.shtml

汉字“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从甲骨文到现代,这个字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仅在形态上逐渐完善,其含义也不断丰富。本文将带你走进“河”字的演变历程,探索这个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汉字背后的故事。

“河”字的1.0版本:特指黄河

“河”字属于“形声字”,根据已知的考古证据,其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例如,《甲骨文合集》 5225中,写道:“壬辰;王其涉河。”根据考古学家的观点,甲骨文中“河”字的本义,是特指“黄河”。

只要稍加观察,我们便大致可知,甲骨文“河”字,大多是左边部分,表示水属性,大致有了一个水流之形状;该字右边,则作为声部,并经过漫长演变,有了hé音。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即右边表示水属性,左边表示声部,但含义大同小异。

“河”字的内涵传承:《易·系辞·上》中的记载

在据传是孔子等先秦儒家,整理而成的集大成之作《易·系辞·上》中,写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不用多说,这句话足够久远!且该句中“河”字为首字,可谓意义非凡。也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完整地遵循了甲骨文'河’字的最初内涵。换言之,汉字'河’字的1.0版本,算是得到了,有效传承。”

在笔者看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对汉字“河”字的内涵,乃至外形的演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河”字的2.0版本:内涵的丰富与演变

西周之后,东周之春秋战国时期,“河”字除了继承之前的,“黄河”之本义,还演变出了“河流”、“河伯”等意。至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河”字的2.0版本逐渐形成!

春秋时期,《吕氏春秋·慎行论》中,写道:“三豕涉河。”显然,这里的“河”,是指黄河。相传是春秋孔子编辑的《诗·周南·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显然,这里的“河”,是“河流”的统称。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文公十三年》中,写道:“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显然,此处“河”,是指“河伯”。

战国时期的《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显然,这里的“河”,也是“河流”的统称。大致成书于在战国前后的《尔雅·释水》中,写道:“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显然,这里的“河”是“黄河”之意。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期,汉字“河”字的2.0版本,那是相当出彩的!

需说明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秦朝初期,“河”字的外形,明显比之前的甲骨文时期的“河”字,更加具象化。换言之,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看到了非常接近现代简体“河”字的,一脉相承的金文“河”字、楚系简帛中“河”字、秦系简牍中“河”字。不用多说,随着“河”字的内涵,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河”字的外形,也渐趋完善!

“河”字的成熟期:汉代及三国时期

秦朝之后的汉朝及三国时期,“河”字无论是在含义,还是在外形上,基本算是继承了秦朝时期的“河”字。例如,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尚书·禹贡》中,写道:“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显然,此处的“河”,是古代对黄河的专称。在《尚书·说命下》中,则写道:“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显然,此处“河”是指河洲,河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写道:“河,水。出焞(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显然,这里的“河”,还是指黄河之意。

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中,写道:“罢池陂陀,下属江河。”;还写道:“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显然,这两处“河”,是古代人对河流的通称。三国时期,《李康·文选》内的《运命论》中,写道:“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显然,此处“河”是指河图。

应该说,两汉及三国时期,大概率是汉字“河”字的逐渐成熟期。大致就是因为,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故而在汉代,乃至三国时期,汉字“河”字的内涵,一直都在不断地丰富。最终,“河”字外形,由之前的金文、小篆形式,还逐渐发展出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形态。只不过,在汉代最出名的,当属汉隶。也因此,不少人就认为,汉代之汉字仅有篆体和隶体。显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此外,需留意,汉代以后,还出现了一些,在文人间传抄的先秦古文字“河”字。大家了解一下便好,权当是参考。

应该说,在汉朝,“河”字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形,基本都是比较成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汉代之后,“河”字的演变就停滞不前了。例如,南朝时期,《谢朓·文选》内的《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中,写道:“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显然,这里的“河”是指“银河”。也就是说,汉代以后,“河”字又发展出了新的内涵。汉字“河”字的3.0版本,继而基本形成!自此以后,汉字“河”字,在大的内涵及外形方面,基本定型!

“河”字的完善期:隋唐宋时期

南北朝之后的隋唐宋等时期,汉字“河”字,虽说也还在继续发展,只不过彼时的发展,基本都是集中在了,“河”字的外形变化上面,而不涉及内涵的变化。对此,我们可以将隋唐时期,汉字“河”字的这些变化,视作为“河”字3.0版本的,进一步完善!也大致就是在隋唐宋时期,在总结秦篆和汉隶的基础上,汉字“河”字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三种体裁,逐渐成熟和完善。最终,我们便看到了,许多名家书写的,“河”字的楷书、行书、草书之书法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