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艺师引种大叶荠菜,每亩净赚万元破解冬季菜荒
山东农艺师引种大叶荠菜,每亩净赚万元破解冬季菜荒
戴兴坤展示刚收获的大叶荠菜。
村民在田间收荠菜。
在平度市古岘镇的地头上,200亩绿油油的露天大叶荠菜喜获丰收。人工种植的荠菜,肥美细嫩,正好应对冬季蔬菜贫乏期。山东高级农艺师、平度市大琛农产品开发家庭农场的戴兴坤,讲述了荠菜的“种植经”。
荠菜是常见于道路旁、山坡、田野、滩涂的一种野生蔬菜,又名荠荠菜、花花菜、地丁菜、菱角菜,原产于东欧、小亚细亚的十字花科荠菜属草本,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因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而分布范围极广。
戴兴坤1990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与食品管理工程专业,曾任青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核定植保员、日本JAS有机基地中国大陆监督管理员。多年来,戴兴坤就产业结构调整、蔬菜定单种植等课题,给农产专业户授课。
说起为何要引种荠菜,戴兴坤说:“今年年初因突发心梗住院,身体慢慢恢复后,我就更加注意饮食健康了。其中,了解到荠菜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尤其对降血压和抗凝血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药食两用。今年6月到9月份,我去内蒙古乌兰察布考察时,就在当地试种了200多亩荠菜,经过三个月的时间精心管理,种植取得成功。”
每亩地能产1250余公斤
荠菜在我国南北均宜生长,人工种植荠菜并不是难事,而平度市古岘镇土地肥沃,能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戴兴坤9月份回到家乡平度市古岘镇,开始引种,在二百亩土地里人工种下大叶荠菜种子,秋天气温逐渐降低,正适宜荠菜生长,病虫害少。三个月后,大叶荠菜长成无公害的绿色蔬菜。
往年当地村民会种植大姜,但大姜生长周期长,而种植小麦,经济效益不高。相对而言,种植荠菜有不少好处,戴兴坤算了一笔经济账。“大叶荠菜农作物种植,抗风险能力强,在不影响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同时,短时间就能收获,劳动强度不大,关键是效益高。投资一亩地1000元的成本,用上机器和一个人工成本约500元,播种、灌溉,无需施肥、喷药,自然生长,目前每亩产量2500余斤,地头批发价一斤5元起,市场价一斤七八元,一亩地净赚一万元。”
人工种植应对冬季蔬菜贫乏期
为了让市民冬季能尝鲜荠菜,戴兴坤发起了“20元蔬菜包”的概念,通过电商平台推广,20元包邮可以买到净重750克的新鲜荠菜包。在戴兴坤看来,这20元刚好买到一斤半的荠菜,也是一个家庭正常吃三顿的量。
进入冬季以来,无论是饺子馆、连锁火锅店,还是蔬菜批发市场,对绿色蔬菜要求比较高,大叶荠菜与菠菜、茼蒿一样有市场,北方传统节日老百姓有吃水饺的习俗,把荠菜包进饺子里,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眼下收获的200多亩荠菜,除了流向市场外,还有一部分已存入冷库。戴兴坤介绍,新鲜荠菜能存100天,可以供应到明年春天野菜上市,这也应对了冬季蔬菜贫乏期,让市民的餐桌又多了一抹鲜绿。
“荠菜成功引种后,明年将通过订单农业来扩大种植规模,让市民在冬季蔬菜贫乏期也能吃上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荠菜。平度市古岘镇在多年传统农作物种植稳定的情况下,更需要一个新的经济作物来实现更迭,希望能得到平度市政府的支持,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谈到未来的打算,戴兴坤笑着说道。
34年来扎根乡土研究,擅长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喜欢钻研农作物种植的戴兴坤,不仅成功种植了大叶荠菜,还把广西岑溪芋头品种“槟榔芋头”成功引种到北方,在平度市古岘镇尝试种植黑小麦,还用平度特产大蒜改良配方,用山梨糖醇做出让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食用的糖醋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