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一个女子的自述,展现了她与情人私奔后的悲剧命运。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封建礼教对个人情感的束缚,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困境。
诗歌原文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译文
从井底用丝绳向上拉起银瓶,银瓶快上来了丝绳却断掉了。
在石头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却从中间折断。
银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断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离别。
回想起往日在家还是闺秀之时,人们都说(我)举动之间都有美丽的影姿。
头发梳成美的秋蝉翼,弯弯的眉毛像远山一样。
在后园中与玩伴嬉戏,那时还不认识君。
我拿着青梅倚在短墙上,君骑着白马在垂杨边。
我们在墙头马上遥遥相望,一见钟情便肝肠寸断。
知道君也对我倾心便与君倾诉衷肠,君指着南山的松柏树。
被君的真情所感动便私奔跟随君而去。
到君家已经五六年了,君家大人频频有责难之言。
说如果明媒正娶就是妻子,偷偷摸摸私奔就是妾,不能主持家里的祭祀。
终于知道在君家是无法住下去了,可是离开君家又没有去处。
难道父母不在家乡吗?也不是没有家乡的亲人。
偷偷摸摸地私奔而来,又不能互通消息,今天悲痛羞愧无法回去。
为了君的一时恩情,却耽误了我的终身。
告诉那些天真幼稚的小女孩,千万慎重不要轻易将身相许!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838年。在封建社会中,私奔往往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诗人对此现象有感而作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以女子之口叙述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的开头用“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两个比喻,预示了女子悲剧性的命运。接着,诗中描绘了女子年少时的美貌和与情人相遇相知的过程,展现了她为爱情勇敢私奔的决定。然而,私奔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女子面临着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偏见,最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个人情感的束缚,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困境。通过这个悲剧性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