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医生教你正确应对方法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医生教你正确应对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新手爸妈都会遇到的情况,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面对宝宝皮肤发黄,很多家长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现象。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它既可能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黄疸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不同,黄疸可分为三种类型:
溶血性黄疸:因大量红细胞破坏导致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常见于先天性或后天性溶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轻度黄疸、贫血及尿色加深等。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处理能力,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常有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肝掌。
梗阻性黄疸:胆汁排泄受阻引发,可能由结石、肿瘤等原因造成。典型症状为黄疸伴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内自然消退,无需治疗。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轻度发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如24小时内),持续时间长且程度重,需要及时就医。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嗜睡、拒奶、呕吐等。
黄疸严重了怎么办?
目前的临床指南中,已不再强调确定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更重视黄疸的干预值。因此各位宝爸宝妈们,不仅要关注宝宝的皮肤颜色、吃奶及排便情况,而且需要动态监测宝宝的总胆红素水平哦,在宝宝对应的生后时龄,处于Bhutani曲线高中危区应及时就诊,并在查找病因时动态监测,达到光疗标准者应住院进行光疗。
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通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结合,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很多家长都会有疑问,既然光照可以退黄,那么在家里晒太阳可以治疗黄疸吗?事实上光疗效果与接受照射的面积、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阳光中有部分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可以退黄,但效果较弱,不能达到迅速降低胆红素的目的;另外,在阳光照射的过程中,宝宝皮肤需要暴露在阳光下,但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宝宝的皮肤娇嫩,太阳直射有晒伤的风险。 因此,可以短时间晒晒太阳辅助退黄,但仅靠晒太阳治疗黄疸是不推荐的。
宝宝光疗需要注意哪些呢?
(1)光疗时采用的光波波长易对视网膜黄斑造成伤害,因此光疗时需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
(2)光疗过程中不显性失水增加,需补充液体,保证足够的尿液排出,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光疗时宝宝的体温可能会偏高,需要加强监测,避免温度过高。
(4)光疗时可能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其程度决定是否暂停光疗。
2、 换血疗法
如果光疗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宝宝的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指征,我们也可以采用换血疗法。
母乳喂养会影响黄疸吗?
母乳喂养对黄疸宝宝非常重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有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同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胆红素的排出。即使宝宝有黄疸,也应该继续母乳喂养,除非医生特别建议暂停。
护理黄疸宝宝有哪些注意事项?
- 观察黄疸变化:注意皮肤黄染的程度和范围,及时就医评估。
- 增加喂养频率:尤其是母乳喂养,促进肠道蠕动和胆红素排出。
- 适当晒太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利用日光中的蓝光成分辅助治疗。
- 保持宝宝舒适:注意宝宝的体温和水分补充,避免过度包裹。
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以为多晒太阳就能治疗黄疸。实际上,自然阳光中的蓝光强度有限,效果不如专业光疗设备,而且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能对宝宝皮肤造成伤害。
误区二:认为停止母乳喂养可以改善黄疸。实际上,母乳喂养对宝宝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不应该轻易停止。如果医生建议暂停,也应该是短期的,并在医生指导下重新开始。
误区三:忽视黄疸的变化。有些家长认为黄疸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别关注。但病理性黄疸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每个宝宝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和及时寻求专业意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护人员和专业的育儿资源都在这里为你提供支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照顾好你的小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