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罗马帝国的牙齿护理秘籍
揭秘罗马帝国的牙齿护理秘籍
在罗马帝国时期,一口好牙不仅是外貌资源,还反映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习惯。当时的罗马人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如鹿角、大麦粉和阿拉伯香料来制作牙粉和漱口水,以维护口腔健康和美观。此外,牙医在处理牙齿问题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了解这些古老的牙齿护理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古罗马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从中汲取一些实用的护牙技巧。
罗马人的牙齿护理方法
罗马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牙齿的清洁和美白。他们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制作牙粉和漱口水,这些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有效的口腔护理手段。
牙粉是罗马人常用的美容护理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动物骨骼和角,尤其是鹿角。克劳迪乌斯皇帝的御医记载,前皇后麦瑟琳娜有个钟爱的配方,将鹿角放入罐中烧成灰烬,取出500毫升混以1盎司洋乳香树树胶与6盎司盐精。这种牙粉不仅能够清洁牙齿,还能起到美白的效果。
除了鹿角,大麦粉也是罗马人常用的牙齿护理材料。奥古斯都的姐姐小奥克塔薇娅尤其喜欢一款材料简单的配方:将500毫升大麦粉与醋、蜂蜜混合,揉搓成六等分的小球,混合半盎司的盐放入炉子烘烤成炭黑状,使用时混合甘松油摩擦牙齿。这种牙粉的制作方法简单,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清洁牙齿表面的污渍。
草本配方在罗马人的牙齿护理中也不罕见。公元2世纪,《金驴记》的作者阿普列尤斯被指控使用巫术,证据之一便是他提供的一款由阿拉伯香料制成的牙粉。这种牙粉不仅具有清洁作用,还能清新口气,深受当时贵族的喜爱。
漱口水也是罗马人常用的口腔护理产品。高卢医学作家马塞卢斯·恩丕里柯提到,将鹿角碎片或粉末与陈醋煎至原来1/3的水量,用这漱口水反复清洁,“对稳固牙齿有奇效”。这种漱口水的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清洁牙齿并稳固牙根。
牙医在罗马社会中的角色
尽管罗马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牙齿的清洁和护理,但牙齿问题仍然不可避免。因此,牙医在罗马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罗马北部近邻伊图里亚很早就有高超的牙科技术,罗马城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中就有规定,尸体不准穿戴金器,除非是用金线或金片进行的手术搭桥,“把牙齿用金子捆了起来”(西塞罗《论法律》)。这种技术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也反映了罗马人对牙齿健康的重视。
尽管牙科技术高超,牙医在古代却并不常见。铭文材料中,牙医的墓碑留存很少,意大利著名考古学家鲁道夫·兰齐阿尼(Rodolfo Lanciani)在1893年记录下了两块罗马城外的墓碑,上面刻画有牙医的拔牙钳。同样在罗马,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最北端的商铺中出土了86颗病牙,牙根完整,手法专业,这一商铺可能曾是专业牙科诊所。
专科牙医之所以少,一方面是因为综合性医生同样接诊牙科病例,另一方面,牙医在古代医生中的地位也不高。盖伦认为医生就应该贯通医道,而不是只懂片面。他笔下的反面典型,便是那些“专治眼睛、耳朵或者牙齿的医生”(《论健康归属于医药还是运动》Kühn V)。此外,尽管牙医最常见的业务是拔牙,但他们却没有技术垄断,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夹牙钳。”
牙齿护理的社会意义
在罗马帝国,一口好牙是可遇不可求的外貌资源。即便像奥古斯都这样开辟帝国时代的皇帝,据说也仅有一副“稀疏、个头小且表面粗糙的牙”(苏托尼乌斯《奥古斯都传》)。对罗马女性而言,“如果你的牙齿发黑,过大或是生来不齐,你将在开口笑时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奥维德《爱艺》)。牙齿在社会文化和日常社交中的重要性甚至催生了牙齿美白和假牙产业,如马提亚尔所说,“塞易斯一口黑牙,拉卡尼亚则牙齿雪白。有问题吗?这女孩有买的牙,而那女孩用自己的”。
牙齿状况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外貌,还与社会地位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考古研究表明,罗马帝国时期,城市人口中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2%生前有牙齿缺失,39%有牙结石,12%有龋齿,而牙周病变的比例则达到了41%。类似的情况也见于西班牙,拉美尔兹及同事搜集的肯提荷·克拉丘(Cortijo Coracho)的材料后也发现,26.25%的死者有牙结石,而41.88%有牙周病变的迹象。
这些数据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也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在罗马城里,当地成年墓主的社会地位越高,发育不全的情况就越少。然而,对于2至2.9岁的儿童,家庭出身并没有带来太大的不同,牙釉质问题在各阶层儿童遗体中都频繁出现。罗马社会对儿童抚育知识的普遍不足可能造成了这一结果,但这些儿童早亡的现实也说明他们可能是当时同龄人中体质最差的一批。
罗马帝国时期的牙齿护理方法和文化,展现了古罗马人对口腔卫生的重视。虽然他们的方法和现代科学相比可能显得原始,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