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霍政欣谈日本掠夺中国文物返还进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1: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霍政欣谈日本掠夺中国文物返还进展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在第118届美国国际法学学会上强调,日本有义务返还侵华期间掠夺的中国文物。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涉及历史正义和民族尊严。据统计,日本在侵华期间掠夺的中国文物多达360余万件,其中许多珍贵文物至今仍被日本政府和民间收藏,拒绝归还。

01

国际法视角下的文物返还

根据国际法,文物返还主要依据三个重要国际条约:1954年《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海牙公约)、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1995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这些公约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免受战争和非法贸易的侵害,并为文物返还提供了法律框架。

然而,这些公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限制。例如,1954年海牙公约主要关注战争期间文物的保护,而1970年公约则侧重于和平时期文物的非法贩运。这些公约对发生在其生效前的文物掠夺行为没有溯及力,因此难以直接适用于二战期间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案件。

此外,公约条款往往模糊不清,执行力度也因各国执法水平和态度的差异而大不同。例如,日本虽然在2002年接受了1970年公约,但其国内法律对文物返还的义务规定严格限制在公约的最低要求范围内,实际上削弱了公约的效力。

02

日本民间的推动与国际合作

尽管官方层面进展缓慢,日本民间却出现了一股推动文物返还的积极力量。由日本有识之士组成的“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多次在东京举行集会,要求日本政府返还战争期间从中国掠夺的文物。该组织的联合代表藤田高景表示,改正过去的错误是实现和解的第一步,将掠夺的文物留在自己国家是不正确的。

“推进会”还积极推动具体案例的返还工作,如要求东京大学公开其收藏的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文物,并推动返还日本皇宫内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及碑亭、靖国神社门外的中国石狮等。这些行动得到了日本民众的广泛支持,显示出民间力量在推动历史和解方面的重要作用。

03

中国的立场与对策

面对庞大的流失文物数量和复杂的法律环境,中国在文物追索方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中国积极通过外交途径和国际组织推动文物返还,强调这是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情感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加强国内立法和能力建设,提高文物追索的法律和技术水平。

霍政欣教授指出,中国应加强与其他被掠夺国家的合作,通过国际平台加强联合追索文物的声音,推动国际法的改革。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稳妥推进文物追索,将其放在整体外交的大盘子下考量和推进。

04

未来展望

解决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返还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创新思维。首先,应推动国际法的改革,完善现有公约的不足,提高其适用性和执行力。其次,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文物返还机制。此外,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也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增进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

文物返还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和历史责任的体现。正如上海大学教授陈文平所说,促进被盗文物返还原属国是人类道德、正义以及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这些文物能够早日回归祖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