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亿人次将自驾出行,公安部警示:元旦假期酒驾风险上升
72亿人次将自驾出行,公安部警示:元旦假期酒驾风险上升
随着元旦假期的临近,聚餐和庆祝活动增多,酒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公安部近日发布交通安全提示,预计今年春运跨区域自驾人员出行规模将达到72亿人次左右,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超速超员等风险突出。同时,元旦假期延长为8天,探亲、旅游出行明显增多,部分家庭选择“人休车不休”,易导致身体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存在安全风险。
在此背景下,酒驾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新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对酒驾处罚政策进行了细化,其中“短距离醉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根据《意见》,在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因挪车、停车入位等短距离驾驶机动车,或者由他人驾驶至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接替驾驶停放机动车的,如果血液酒精含量不高,且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酒驾行为可以被轻视。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短距离接替驾驶”案件表明,即使在特殊情况下,酒驾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2023年4月,刘某在与朋友饮酒后,虽然请了代驾,但在小区门口因停车问题发生争执,自行驾驶约1公里后被警察查获。经鉴定,刘某的血液酒精含量为132.3毫克/100毫升。尽管刘某最终因《意见》出台而免于刑罚,但这一案例仍警示我们,酒驾行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能心存侥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危险驾驶罪的量刑标准为拘役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并处罚金。如果酒驾行为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此外,酒驾者还可能面临驾驶证被吊销、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的处罚。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建议广大驾驶员在元旦期间合理规划出行,遵守交通法规。公安部提醒,自驾车辆出行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尽量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检查车况,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要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勿酒驾醉驾。实习期驾驶人要谨慎选择长途自驾出行。
城市道路行车要注意观察路况,保持安全车速,切勿因流量减少而放松警惕、超速行驶,途经无信号灯路口或斑马线,要提前减速观察,确保安全通过。农村道路行车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切忌弯道超车。途经穿村过镇路段,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按规定让行。清晨、傍晚时段视线差,驾车时要注意观察路上行人,尽量靠中线行驶。
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尽量减少自驾出行,确需驾车出行的,要降低车速、控制距离,不急打方向、不急踩刹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或追尾。路面积雪或结冰,应尽量沿前车车辙轨迹行驶,切勿加速超车,需要停车时应提前采取措施。乘坐客运车辆出行要选择正规营运客车,不要乘坐站外揽客拼团“黑车”、超员客车,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乘车时全程系好安全带。
让我们共同努力,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元旦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