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派江南:葛隆村的历史文化传承
沪派江南:葛隆村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的西北角,有一座承载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葛隆村。这里不仅是上海现存特色村落中最为完整的保留保护村之一,更被誉为见证上海村庄发展的“活化石”。走进葛隆村,仿佛穿越时空,老盐铁塘、葛隆老街、百年银杏树等历史遗迹诉说着这座古村的沧桑与辉煌。
五宝九景,文化传承
葛隆村的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五宝”:老河、老街、老宅、老树和老庙。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
老盐铁塘是葛隆村的“母亲河”,开凿于西汉时期,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据记载,旧时盐铁塘贯通村域,是连接嘉定、太仓、昆山的重要水上要津。清末民国时期,葛隆村逐渐发展成为稻粮、棉花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20世纪30年代,这里形成东西、南北市街各一条,沿街开设各色商铺五六十家,晨昼两市,四方客商往来如织。20世纪40年代末,贸易最为繁荣时,这里的商铺一度发展至100余家。
葛隆老街是村庄的商业中心,成型于明清时期,保存完好的张幼仪祖居就位于此。两株见证了历史沧桑的百年银杏古树,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建于六百多年前的药师殿,不仅是村民祈福治病的场所,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保护“五宝”的基础上,葛隆村还开发打造了“九景”,包括烟火老街、特色民宿、中草药体验园、银杏瑞苑等,让游客在欣赏古村风貌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现代乡村的便利与舒适。
古今结合,乡村振兴
近年来,葛隆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底蕴的发展之路。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村庄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通过集中平移和组团式翻建的策略,既解决了村民居住区域的拥挤问题,也留住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
值得一提的是,葛隆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位于外冈镇的嘉定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优势,葛隆村已建成888亩无人化作业示范农场。同时,村里还通过复垦土地开发林地果园,将骑行与采摘结合,目前已种植各类树木40亩4600余株,建设观光采摘道路900多米。
中医药产业,文化新篇
如何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势?葛隆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曾在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18年医生的返乡书记陈学锋,将目光投向了中医药领域。他希望通过布局中医药产业,发挥葛隆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为经济薄弱的家乡找到契合自身气质并能持续造血的支撑。
“我们这里有始建于明成化十年、为人们祈福治病疗疾、消灾延寿的药师殿,有400多年的银杏树,有浦逸敏阿婆集资买下村里信用社小楼与村民抱团养老的故事,我们还曾是嘉定有名的长寿村”,陈学锋说,这些都是葛隆村选择和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底气。
葛隆村通过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引入第三方经营主体,努力打造成集药膳研发、中医药文化展示、非遗技艺传承、康养民宿、旅游观光等元素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村落。目前,中医草药百草园在稳步建设中。人们可以在此观赏和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了解中草药的种植、炮制、配伍等知识,亲身感受中医药的疗效,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草药百草园将在此基础上升级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以及大学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成为中医药的研究、教育和发展的载体。
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经济薄弱村振兴经济的重要抓手。葛隆作为保护村,将在尊重和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未来,葛隆村还会将中医药文化与农文旅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带动就业,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希望日后大家来到葛隆,可以领略到‘盐铁塘边赏花’ ‘葛隆老街推拿’ ‘老宅祖居文化’ ‘银杏树上春芽’ ‘药师殿旁煎茶’的美好图景。”陈学锋说。
千年古村展新颜。如今的葛隆村,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体会到现代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葛隆村,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村,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