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亲人去世后,这些社保权益别忘了领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40: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亲人去世后,这些社保权益别忘了领取!

2024年1月,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关于社保个人账户余额继承的案件。王某于2021年12月去世,生前在A公司上班,A公司为其缴纳了两年的社保。王某去世后,其继承人向社保中心申请遗属待遇与退还养老保险。按照当时的程序,社保中心将遗属待遇转至王某继承人账户,将王某生前缴纳社保时个人缴纳部分转至A公司账户,再由A公司将该个人缴纳部分转至王某继承人账户。然而,A公司却一直拒绝给付这笔款项。最终,法院判决A公司应当返还王某继承人这笔社保个人缴纳部分。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亲人去世后,除了关注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的领取,还应当重视社保个人账户余额的继承问题。那么,亲人去世后,家属可以领取哪些社保待遇?如何合法合规地享受应有的待遇?

01

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的领取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人社部发〔2021〕18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 丧葬补助金: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

  • 抚恤金:以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本人在职时的缴费年限确定最高发放月数,每领取1年基本养老金减少1个月,发放月数最低为9个月。

以安徽省为例,根据相关规定,丧葬费的标准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抚恤金标准以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本人的缴费年限确定发放月数。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1年,发放月数增加1个月。缴费年限30年以上的,按照30年计算,发放月数最高为24个月。每领取1年基本养老金减少1个月,发放月数最低为9个月。缴费年限和领取基本养老金时间计算到月。

领取这些待遇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火化单原件
  • 死亡证明(审查后退还)
  • 直系亲属相关材料(如户口簿、结婚证等)
  • 申报人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保卡原件
  • 死亡参保人员身份证或社保卡原件
  • 《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

办理流程通常为:

  1. 准备好上述材料
  2. 前往待遇领取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3. 社保经办机构审核材料
  4. 审核通过后,次月发放待遇
02

社保个人账户余额的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具体继承流程如下:

  1. 准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
  2. 前往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继承手续
  3. 经审核后,领取个人账户余额

需要注意的是,社保个人账户余额的继承只包括个人缴纳的部分,单位缴纳的部分不计入继承范围。

03

案例分析

在福建省的一起案例中,庄某在工作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经认定,庄某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对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庄某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李某已年满75周岁,共生育三个子女。庄某与配偶康某甲育有两个女儿康某乙、康某丙。2023年3月27日,庄某被认定为工伤。2023年4月6日,李某、康某甲、康某乙、康某丙提起机动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诉讼,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李某、康某甲、康某乙、康某丙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经济损失。2024年2月23日,李某、康某甲、康某乙、康某丙就工伤保险待遇赔偿申请劳动仲裁。经仲裁裁决:某建筑劳务公司支付李某、康某甲、康某乙、康某丙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并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每月直至李某死亡时止。某建筑劳务公司不服该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结果与劳动仲裁结果一致。

这个案例说明,职工因第三人原因导致工伤,有权申请工伤认定,获得民事赔偿后,除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外,可依法主张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04

注意事项

  1. 及时办理死亡证明:这是办理社保后续事宜的重要依据。

  2. 准备齐全相关证明材料:如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以免因材料不全而多次往返。

  3. 了解当地社保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办理流程:不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4. 合理规划资金用途:抚恤金主要用于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及缓解经济压力,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这笔资金。

  5. 关注自身权益: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相关待遇的情况,可以依法维权,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

亲人去世后的社保权益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遗属在失去亲人后能得到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及时向社保机构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充分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