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防大疫:从环境到个人,全方位卫生防护指南
洪灾过后防大疫:从环境到个人,全方位卫生防护指南
洪涝灾害后,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护至关重要。专家建议,首先要加强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消毒环境;其次,保障饮食饮水卫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此外,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接触疫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环境卫生
洪灾过后,做好居住地的环境卫生是确保灾后无大疫的关键。
清洁消毒
洪水过后,垃圾较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应尽快清理。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所淹房屋设备等要清除污泥,室内地面、墙壁、家具等也要擦洗和严格消毒。
保护水源
要及时修复被洪水破坏的饮用水设施,启用前要彻底的清洁消毒;不在水源边修建厕所,禽畜要远离水源圈养,不在水源边堆放垃圾,生活污水要远离水源。
消灭“四害”
苍蝇、蟑螂、蚊子、老鼠这“四害”是传播各种传染病的媒介。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对苍蝇、蟑螂密集地要喷洒杀虫药,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和灭鼠工作,防止各种疾病传播。
饮食饮水安全
安全饮食
严禁食用不卫生的食品;对于受潮、霉变、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类,千万不能食用;各类瓜果一定要洗净去皮再吃;所有食物均应煮熟煮透,严禁生食。
安全饮水
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清洗食品或餐具时要用消毒后的水;即使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在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必须先混凝沉淀,再消毒,并烧开后才能饮用。
个人卫生
注意手卫生
准备食物、哺乳前、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动物尸体后、接触垃圾后、处理伤口前后等情况下,均需要洗手。洗手时,最好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并及时擦干;不可以用被洪水污染的水洗手洗脸,以及洗涤其他物品。
尽量不接触疫水
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高筒胶鞋、乳胶手套,穿防护衣裤,下水前在将要接触疫水部位涂抹防护药膏,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一方面使自己尽快恢复健康,另一方面也为医务人员判断是否发生传染病提供依据。
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后消毒工作极其重要,请务必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