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操守再升级
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操守再升级
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开展各类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实施常态化警示机制等措施,不断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提升。
健全政策制度体系
以贵州省为例,该省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省教育厅先后印发《贵州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贵州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针对不同学段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同时,贵州省还建立了“学校—院系(教研室)—班级—教师个人”四级联动建设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某学校在3月份将3月定为“十项准则学习月”,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引导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各部门紧紧围绕“十项准则”的目标要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开创了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3月份,全校各部门累计组织集体学习30余次,讨论20余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00余篇。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知准则、守底线、争当先的氛围。
树立优秀教师典型
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例如,重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教师王慧英,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王姐”。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担任班导师期间积极融入学生集体,开展各类辅导活动。此外,她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主持多项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取得佳绩。王慧英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风范。
实施常态化警示机制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约束力,学校还注重发挥常态化警示的作用。例如,某学校印制《师德警示教育案例集》,通过梳理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十项准则”的53个典型案例,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十项准则”的深刻内涵,筑牢师德规范,坚守行为底线。同时,学校还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信箱和举报电话等投诉平台,畅通师德监督渠道,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是提升师德师风的重要途径。以湖北省为例,2024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聚焦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校本研修三种方式。培训内容涵盖理想信念、师德师风、业务能力等多个维度,总学时不少于144学时。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和课程论文评分等,确保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开展各类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实施常态化警示机制等措施,不断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