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健康减重新姿势
儿童青少年健康减重新姿势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还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问题和心理问题等。
要帮助儿童青少年科学减重,首先需要正确评估他们的肥胖程度。根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可以通过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来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
- BMI:体重(kg)/身高(m)²。正常范围为18.5~23.9,≥24为超重,≥28为肥胖。
-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提示中心性肥胖。
科学减重需要从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入手:
合理饮食调整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日常膳食要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吃饭八分饱。尽量选择天然、新鲜食材,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
在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同时,膳食结构应有利于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适当增加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
坚持运动锻炼
除了合理膳食之外,坚持规律而持续的运动对减重也必不可少。建议采取一些容易坚持的又能增加能量消耗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爬楼梯、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可佩戴手环监测心率,有氧运动时心率在110~130次/分钟左右,随着适应能力的提高,而改变强度。注意,在运动开始前需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并避免过程中受伤。
运动时间推荐每日运动40-60分钟,一日内的运动时间可以累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约开展5天及以上运动,以达控制体重的作用。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关注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视提升肥胖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解决肥胖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引导必不可少,给孩子以鼓励和减重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与肥胖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睡眠不足会增加能量消耗,并增加饥饿感,故充足的睡眠时长、优质的睡眠质量对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控制也十分重要,还可生长发育有帮助。建议5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6~12岁儿童为9~12小时,13~17岁儿童青少年为8~10小时。
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需共同参与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通过营养教育、课程设置、运动场所建设等方式提升防控意识和能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减少不健康食品的生产和营销,创造支持性环境。
成功案例分享
小明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身高165cm,体重80kg,BMI达到29.4,属于肥胖。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小明开始实施科学减重计划:
饮食调整: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重。每餐吃到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锻炼:每天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和游泳。每周进行3次力量训练,增强肌肉量。
生活习惯:保证每天9小时的充足睡眠,通过冥想和瑜伽缓解压力,避免“压力进食”。
家庭支持:父母一起参与减重计划,为小明准备健康餐食,鼓励他坚持运动。学校也提供了运动场地和营养指导。
经过6个月的坚持,小明的体重降至65kg,BMI降至23.9,达到了正常范围。更重要的是,他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儿童青少年减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个“小胖墩”都能实现健康减重的目标,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