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百年变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33: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百年变迁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的百年沧桑。从1844年英国租界开始,到2009年上海半岛酒店开业,外滩的33栋建筑经历了从洋行、银行到现代商业机构的变迁。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也记录了上海从渔村到时尚大都会的华丽转身。

1937年时的上海,无以计数的建筑在租界中纷纷耸立,在上海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外滩,是这样的



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眼前。

外滩1号 亚细亚大楼

历史变迁:

麦边洋行 亚细亚火油公司→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此楼建成于1916年,高7层,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人称“外滩第一楼”。

当时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从而有了“亚细亚大楼”这个名字。有着巴洛克(Baroque)建筑风格。

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

历史变迁:

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建成于1864年,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这些在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手里依旧光彩夺目。

外滩3号 有利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联合大楼→有利银行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名牌店&餐厅

这是上海市第一幢钢结构建筑,始于1916年,巴洛克式装饰,爱奥尼克石柱和塔亭诠释出新文艺复兴风格。

曾名“联合大楼”,据说,现在的外滩3号就是当时的外滩4号。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历史变迁:

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华夏银行&商务楼&高级餐厅

这栋楼人称“日清大楼”,建于192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

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

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名牌店&餐厅

建成于1897年,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原来是一家拍卖行,1906年翻建,成为中国通商银行。

当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直到1956年,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

外滩7号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历史变迁:

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盘谷银行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

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外滩9号 轮船招商局大楼

历史变迁:

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

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

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这幢位于外滩12号的庞大建筑,于1923年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

1912年,汇丰买下南边外滩11号和外滩10号的房产。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归国有。

上海市政府进驻,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外滩13号 海关大楼

历史变迁:

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最早是由中国人造的一座宫衔式房屋,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又有一座小阁。

海关大楼于1893年竣工,1925年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

外滩14号 上海市总工会

历史变迁: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这里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28年,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此处。

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外滩17号 友邦大厦

历史变迁:

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1924年建成。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

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Bund18

大楼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

1923年由老牌的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

外滩19号 和平饭店南楼

历史变迁:

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南楼建于1906年,当时称汇中饭店,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一个饭店。

是仿文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公寓建筑,外表对称庄重,现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外滩20号 和平饭店北楼

历史变迁:

华懋饭店→和平饭店北楼→上海和平饭店

原名华懋饭店,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

饭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由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构思并创建。这栋楼最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沙逊大厦”。

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

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精卫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

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外滩26号 扬子大楼

历史变迁:

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

历史变迁:

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罗斯福公馆

现在的大楼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英资怡和洋行曾是昔日上海滩最大的洋行。

大楼建于1920年,由思九生洋行设计,建成于1922年,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

外滩28号 格林游船大楼

历史变迁:

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清算所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购得这块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楼房。之后,该地被格林邮船公司收购,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

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历史变迁: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

外滩32号 上海半岛酒店

历史变迁: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半岛酒店

酒店开业时间2009年,原址是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花园。上世纪70年代,建造上海友谊商店。

2005年,友谊商店搬迁拆除,后建造半岛酒店。是外滩60年来唯一的新建筑。在酒店内可尽览外滩、黄浦江、浦东及前英国领事馆花园盛景。

外滩33号 英国领事馆及领事官邸

历史变迁: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及领事官邸→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名牌店&餐厅

中山东一路33号,现一般称为“外滩源33号”,外滩现存最老的一栋建筑。

始建于1849年的英国领事馆主楼,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并于1872年重建。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草坪花园。

南起延安东路,北抵外白渡桥,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它们历经沧桑,见证了上海的屈辱和荣光。

随着上海的解放,漫长的时光最终陶冶成了一种新海派文化。一部百年上海建筑史,让曾经的渔村最终成为一个时尚大都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