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饮食配合药膳,糖尿病治疗迎来新突破
低能量饮食配合药膳,糖尿病治疗迎来新突破
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正式发布,其中特别强调了低能量饮食和药膳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通过低能量饮食和药膳的结合,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了病情的有效缓解。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不仅方便实用,而且效果显著,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低能量饮食:科学依据与实施方法
低能量饮食的核心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总热量摄入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魏帼指出,低碳饮食通常在1年内,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甚至还能轻微的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不过1年过后,这种饮食方式带来的益处,和平衡膳食结构相比,并没有差别。同时由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能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情况,考虑到安全性,并不常规推荐1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碳饮食。此外,如果糖友错误地采用低碳饮食,没有对总能量进行限制的话,长期下来还有可能造成血脂升高、体重增加,造成代谢紊乱等问题。
因此,专家更倾向于推荐均衡饮食方案。一般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45%~60%之间。研究显示,当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50%~55%之间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同时我国居民膳食习惯还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均衡膳食,更有利于长期坚持并从中获益。
在具体实施方面,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体重、运动量及血糖水平,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例如,对于不需要减重的患者,每日总热量可按体重(kg)乘以运动量(高运动量者为40)来计算;需要减重的患者则按理想体重(kg)乘以运动量(低运动量为30)来计算。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建议为: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20-30%,蛋白质10-20%。以每日2000卡路里为例,碳水化合物应为300克,脂肪为44.5克,蛋白质为100克。
在食材选择上,建议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低GI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较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例如,糙米、黑米等全谷物,士多啤梨、奇异果等水果,以及黄豆、扁豆等豆类,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注意改善烹调方式,避免过度软烂的蒸煮和加碱煮粥,以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
药膳调理: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通过将药物与食材巧妙结合,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在糖尿病治疗中,药膳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老中医曹烨民教授推荐的黄芪猪蹄汤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款药膳由猪蹄、黄芪、当归、山药、大枣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功效。研究表明,黄芪与当归比例为5:1时,促血管新生作用最强。该药膳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重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足创口久溃不收的患者。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经典药膳也值得推荐。例如,玉米须煲瘦肉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家常炒洋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适合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枸杞子炖兔肉则适合肝肾不足的患者。这些药膳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明确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的重要补充。
综合治疗:专业指导下的个性化选择
虽然低能量饮食和药膳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专家也强调,这些方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生活习惯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饮食管理应与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的低能量饮食和药膳新趋势,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合理的药膳调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请记住,任何饮食调整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