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最新诈骗套路:教你如何不上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5: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最新诈骗套路:教你如何不上当

2024年5月,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4亿余元。这起案件中,诈骗团伙通过“交友约会”网站,引诱受害者充值升级会员,再以刷单、转账等手段实施诈骗。这一案件再次敲响了反诈警钟,提醒我们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防范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62.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

01

刷单返利诈骗:从“小甜头”到“大陷阱”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例如,江苏徐州男子曹某在被诱导下载某APP后,开始小额刷单并成功提现,随后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不断加大投入,最终被骗42万元。

02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高回报下的致命诱惑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虚假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等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在安徽阜阳女子张某的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网恋方式骗取信任,再诱导其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最终被骗100余万元。

03

AI换脸诈骗:科技带来的新威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造非常逼真的合成图像来实施新型网络诈骗。近期,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AI“多人换脸”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在该起案件中,一家跨国公司香港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的多人视频会议,并按照要求转账2亿港元,最终发现被骗。

04

冒充公检法诈骗:利用权威的恐吓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常见的诈骗类型之一。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犯罪,需要配合调查,并要求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例如,延安市民张某某接到自称是“警察”的电话,称其名下银行卡涉案,需要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结果被骗8000元。

05

如何识破诈骗陷阱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骗技巧:

  1. 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和信息,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的。

  2. 核实身份:遇到自称是公检法、银行等机构的工作人员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

  3. 不轻信高回报: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轻信所谓“内部消息”和“高回报”项目。

  4. 不随意转账:在转账前要仔细核实收款方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

  5.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6. 安装反诈APP: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工具,提高预警能力。

  7.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你先付钱再赚钱的都是诈骗。让我们一起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