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防癌指南:直肠癌筛查知多少?
2024年最新防癌指南:直肠癌筛查知多少?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高发肿瘤,每年新发病例高达51.71万,死亡人数达24万。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幸运的是,结直肠癌是少数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2024年最新防癌指南强调,通过规范化的筛查策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
谁需要筛查?
根据最新指南,以下人群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 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
-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
- 慢性腹泻或长期便秘者
- 有血便、大便潜血或固定部位腹痛者
-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
- 患有大肠腺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的人
常见筛查方法
目前,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
电子结肠镜检查
这是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并切除息肉。但因其侵入性较强,部分人可能因恐惧而拒绝检查。
免疫法粪隐血检测
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来发现潜在病变,操作简单,但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肛门指检
简单易行,但只能发现直肠下段的病变,对于高位病变的检测效果有限。
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筛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特定基因的异常变化来识别癌变风险。这种方法无创、无痛,且准确率较高,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
为什么无创筛查越来越受欢迎?
华大基因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认知现状报告》显示,约一半的受访者因害怕肠镜检查过程或认为费用太高而放弃筛查。相比之下,70%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接受无创、无痛的筛查方式。粪便DNA检测因其简单便捷、价格适中、准确率高等特点,已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曲波教授指出,传统的肠镜检查虽然是“金标准”,但其侵入性特点导致患者依从性不佳。而粪便DNA检测技术的出现,为提高筛查覆盖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专家建议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韦烨教授强调,虽然肠癌的治疗在很多方面都依赖新药物,但早期筛查和预防同样重要。他指出,日本和欧美在肠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普及早期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更多病例,甚至避免一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结语
面对结直肠癌这一“沉默的杀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2024年最新防癌指南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筛查策略和方法。无论是选择“金标准”的肠镜检查,还是更便捷的粪便DNA检测,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定期进行筛查。记住,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远离结直肠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