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治疗五年生存率超80%,日本专家详解最新疗法
大肠癌治疗五年生存率超80%,日本专家详解最新疗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升。本文特邀日本消化道外科专家、曾任日本癌研有明医院大肠外科部长的上野雅资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大肠癌的风险因素、筛查方法及前沿治疗手段。
上野医生(右1)在直播现场
大肠癌是怎么发生的?
大肠癌是从大肠的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出现的。黏膜细胞的寿命大约是三天,每天都有无数的细胞被复制。在复制细胞时,细胞会发生分裂,并进行DNA的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概率发生复制错误,这些错误最终会导致癌症。
这种复制错误可能出现在遗传基因、抑癌基因或修复基因上,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癌症。
导致DNA复制出错的因素
容易导致发生DNA复制错误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个:
其一,细胞复制次数增加会导致癌症,比如溃疡性大肠炎,会让细胞不断的复制、损伤再复制,次数太多就容易出现错误;
其二,细胞修复基因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遗传性的大肠癌,比如林奇综合征患者就是这类人群;
其三,饮酒、不良饮食习惯、衰老等导致大肠内环境变化的因素,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请记住,饮酒量越多,得大肠癌的风险就越高。和欧美人相比,日本人的饮酒负面影响更大。
还有肥胖与大肠癌也有关系,BMI(即身体质量指数,网上有固定计算公式)超过30的话,得大肠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别忘了红肉(猪牛羊等)过量摄取与大肠癌的关系,大量数据表明其关联性约为1.16倍。加工肉类(罐头、香肠等)与大肠癌的关联性为1.17倍。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可能降低罹患大肠癌风险的生活习惯:
尽量少喝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要肥胖,饮食均衡,禁烟。目前关于保健品的防癌功效,还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在以上各类风险因素中,其实最大的风险因素是衰老。简单来说,当我们超过50岁,得大肠癌的风险就会迅速增加。这个因素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大肠癌的筛查就非常重要了。
大肠癌的靠谱筛查方法
在世界上有许多筛查方法已被研究,其中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是便潜血检查和肠镜。其他检查方法还包括CT虚拟结肠镜和胶囊内视镜等,但这些方法并不是作为普及的筛查方法,而是针对一些做大肠镜困难的人的替代方案。另外理论上有效的筛查还包括粪便基因检测和血液的液体活检。
尽管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从费用和精确度两个维度来看,目前还没有超越便潜血检查性价比的方法。
虽然各国的大肠癌筛查指南各有不同,比如各国的筛查年龄从40岁到60岁不等,有些国家也制定了筛查的截止年龄,但目前各国采用的通用筛查方法主要还是便潜血检查。
作为附加检查,肠镜检查非常值得推荐。
日本大阪府的调查显示,通过筛查发现的无症状癌症治愈率比已经有症状才发现的癌症高30%。研究显示,便潜血检查可以降低10%到30%的大肠癌死亡率;肠镜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证实,可降低大肠癌发生率46.8%到69%,降低大肠癌死亡率65%到88%。
目前,多国正在进行肠镜检查与便潜血检查的比较试验。
大肠癌的基本治疗概念
大肠癌从0期到4期分为五个阶段。分期在3以内都可以手术治疗,术后可能需要化疗(也可能不需要)。分期为4的大肠癌,如发生了肝转移或肺转移,部分患者通过手术也可能得到治愈。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结肠癌占大肠癌的大部分,这类癌症的淋巴结转移比较有规律。
直肠癌与结肠癌不同,淋巴结转移比较复杂。直肠癌与膀胱、前列腺以及控制膀胱的神经非常接近,并且与会阴相连。因此,直肠癌的治疗比结肠癌更难。
虎之门的大肠癌治疗数据
在虎之门医院,分期在3以内的大肠癌五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五年生存率很大程度反映治愈率水平)。即便是分期为4的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也达到40%以上。
所谓大肠癌的复发,指手术时看不到的某些微小转移,在术后几年后变大。无论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肝转移和肺转移都占大多数。直肠癌的话,盆腔内复发也比较多。总之,降低复发,是提高大肠癌治愈率的关键。
针对肝转移和肺转移,肝和肺切除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化疗的进步是重要因素。针对盆腔内直肠癌复发,切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前放疗技术的进步是重要因素。
如果晚期大肠癌患者可实现手术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通常能超过50%。
现在分享一个有15个肝转移病灶的大肠癌病例。
针对这个病例,我们先用CT做三维模拟计算,估算切除后的肝脏剩余体积,结果显示切除后肝脏能保留44%。针对大肠肝转移,我们可以切除至多60%的肝脏,病灶数量不限。这个案例中,患者先后做过两次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目前他已经生存超过5年。
希望大家能明白,很多时候,大肠癌患者的肿瘤能切还是不能切,在不同医院结果可能差别很大。因此我建议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考虑进行第二诊疗意见,不要听到一家医院的悲观判断就轻易放弃。
下面说一下肺转移。肺不像肝脏一样可以再生,因此手术切除比肝脏更需谨慎判断。虎之门医院有术中使用CT的手术室,在这里,医生能最大限度切除肺部病灶并快速确认是否切除干净。
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肺转移切除后康复的大肠癌患者数量大大增加了。
抗癌药进步对大肠癌治疗的影响
说一下抗癌药的进步。在2000年以前,肠癌主要的抗癌药只有一种5-FU。在2005年,我们有了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2006年以后,分子靶向药不断被开发出来。2018年,全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被开发出来。通过各种药物组合,大肠癌的治疗成绩不断提高。
现在有很多通过抗癌药治疗,使原本不能手术的大肠癌变为可手术的案例。曾有一位原本直肠癌病灶特别大因而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前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他的肿块大幅缩小,于是就又可以手术了。
虎之门医院的先进医疗手段
最后说一下虎之门医院的先进治疗。
虎之门医院非常擅长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这得益于医院拥有良好的术前治疗、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最近我们发现,通过化疗与放疗的连续治疗,可以使一些直肠癌患者无需手术就可以治愈。
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不仅是向中心方向,还向四周转移。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放疗方法,叫IMRT调强放疗,可以详细设定照射范围,进行全方位精准照射。以前放疗只能在四方形范围内照射,现在可以根据肿瘤位置设定精准照射靶区,非常有效且副作用小。通过这些治疗方法,我们对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也能进行有效治疗,患者的局部复发率降低,术后五年生存率提高。
研究显示,通过术前放疗,患者肿瘤缩小的程度会非常大。肿瘤缩小50%以上的占35%,只有微量残存的占9%,肿瘤完全消失的占19%。肿瘤缩小可使保肛手术变得更容易,有时患者甚至无需手术。
因为放疗让肿瘤缩小,它距离肛门扩约肌的距离也就变长,保肛手术自然更容易。病灶离肛门越近,保肛手术越难。
肛门周围有控制排尿的神经,因此为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尽量保留这些神经,不伤及膀胱和前列腺。
这类精细化手术难度较大,但我们非常擅长。为了推广我们的精准手术技术,我们与机构合作开发了手术支援AI(人工智能)。
这种AI会解析手术影像,并用不同颜色标识需要保留的神经和需要切除的肿瘤。手术中,神经剥离层标识为蓝色,神经标识为绿色,医生可以一目了然。
最后,谈一下通过加强术前治疗帮患者避免手术的做法。
直肠癌常规治疗是先放疗,再进行保肛手术,术后做化疗。我们现在尝试的新方法是把术后化疗提前到术前,使肿瘤更小。使用这种方法,肿瘤消失率提高,使得一些患者可以避免手术,只进行随访观察即可。
在临床试验中,我们发现术前化疗和放疗后,42个患者中有37%的人肿瘤完全消失。这些案例都是高复发风险,包括淋巴结转移程度高和肠壁外侵犯程度高的患者。其中一例没手术的患者现在已经过了十年一直没有复发,非常健康。现实中,类似这样的案例是越来越多了。
总结一下,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患者即便罹患癌症,也可以满怀希望进行治疗。
本文原文来自盛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