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肥助力水稻丰收,农民笑开颜
锌肥助力水稻丰收,农民笑开颜
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70万亩以上。为推动水稻单产提升,促进肥料高效利用,现制定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如下。
锌肥的作用
锌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水稻缺锌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水稻缺锌,先在下部叶片中脉区出现褪绿黄白斑,上生红褐色斑点和不规则斑块,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条斑,自叶尖向下变红褐色干枯,并自下叶向上叶依次出现。病株出叶速度缓慢,新叶短而窄小,叶色较淡,特别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重病植株叶枕距缩短或错位,明显矮化丛生,很少分蘖,田间常表现参差不齐。
研究表明,锌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缺锌土壤上,施用锌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施用锌肥,不仅能够预防水稻的小叶病,还能增加植株的抗逆性,使水稻长得更高壮,结出更多的果实。
锌肥的施用方法
锌肥的施用方法多样,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施用方法:
底肥施锌:插秧前耙地同时作底肥施入,底肥施锌能改善缺锌。每公顷一般施量15~25公斤,砂质土壤亩施(667平方米)1000~1200克,粘质土壤亩施800~1000克。底肥施一次,可使2~3茬作物不会缺锌。据有关资料记载,亩施1公斤锌作底肥,能增加单位产量8.8%.且能大大提高稻米品质。
磷锌配施:磷锌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吸收能力,提高秧苗的抗逆性,预防早稻田气温低等原因发生的僵苗现象。一般在水稻插后活蔸7~8天,亩施锌磷(1:10比例)混合肥18公斤左右,能大大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抗高温能力,改善米质。
苗床施锌:移栽前一天每平方米苗床喷施40克硫酸锌,用大眼壶喷施,然后用清水洗苗。据试验表明,用此方法可使每亩增产79公斤,增产率22.4%。
蘸秧根肥:每亩大田用硫酸锌0.5公斤,加10~20倍过筛干猪粪粉,以水调成糊状,随蘸随插秧。
面肥:水稻整地移栽时,可将硫酸锌撤施田间作面肥,亩施1公斤。
插秧后缓过苗时追肥:每公顷施肥量15~20公斤硫酸锌。
叶面喷肥:在秧苗3叶期、移栽前3~5天、大田移栽5~7天均可喷施锌肥,喷施浓度为0.1~0.2%,每亩用药液50~60公斤,在水稻叶面喷施2~3次,间隔4~6天。喷肥宜在无风、晴天上午8~10时和下午4时后进行。一般可消除缺锌症状。此法每亩增产达32公斤,增产率达9.1%。
种植绿肥,配施农家肥:在平整土地时,要注意保护表层土壤,因为表土层中含锌量较下面生土多。增施硫酸锌基肥,用量一般为每亩1千克左右。锌在土壤中不易移动,因此锌肥应施在种子下面或旁边,表面施用效果较差。在施用时,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施,但要避免与磷肥混施。
浸种和蘸秧根:用0.1~0.2%的硫酸锌溶液连续浸种12小时,用1%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效果亦好。
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地水稻种植户为例,该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水稻生长缓慢,叶片出现黄白斑点,经专家诊断为缺锌症状。根据专家建议,该农户采取了以下措施:
- 在插秧前,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作为底肥。
- 在水稻分蘖期,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喷施0.1%的硫酸锌溶液,每亩用药液50公斤。
- 在水稻抽穗期,再次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浓度和用量与分蘖期相同。
经过科学施用锌肥,该农户的水稻生长状况明显改善,叶片颜色恢复正常,分蘖数增加,最终产量提高了1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增产效果。
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施用:过量锌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并抑制作物生长,需根据土壤含锌量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
注意肥料质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肥料。
配合其他肥料:锌肥应与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以充分发挥肥效。
掌握施肥时机: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在关键时期施用锌肥效果最佳。
避免与碱性肥料混用:锌肥不宜与碱性肥料(如石灰、草木灰)或农药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避免与磷肥直接混合:防止形成不易被吸收的磷酸锌沉淀。
科学合理地施用锌肥不仅能促进作物健康生长,还能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这一发现让广大农民朋友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纷纷点赞这种高效实用的施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