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的“绿色守护”:移动式防护棚如何打造静音工地?
上海地铁的“绿色守护”:移动式防护棚如何打造静音工地?
上海地铁14号线云山路站的建设工地上,一个巨大的“钢铁侠”正在默默守护着周边社区的宁静。这个“钢铁侠”就是创新设计的移动式防护棚,它不仅为施工人员遮风挡雨,更为周边居民打造了一道隔音降尘的绿色屏障。
创新设计:移动式防护棚的三大亮点
这个移动式防护棚究竟有何特别之处?首先,它采用了轻巧但坚固的钢结构桁架,既保证了结构强度,又便于拆卸和移动。其次,防护棚的外层覆盖了高性能隔音材料,能有效阻挡施工噪音的传播。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防护棚可以将施工噪音降低20分贝以上,这意味着周边居民几乎听不到施工声音。最后,防护棚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环保和经济性,所有材料都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绿色施工:从上海到杭州的创新实践
上海地铁的这一创新并非孤例。在杭州,地铁建设者们也在积极探索绿色施工的新方法。例如,杭州地铁12号线黄泥坞站就安装了100多米长的金属声屏障,有效降低了硬岩破碎时产生的噪音。而在18号线莫邪塘站,围挡喷淋、基坑喷淋等设施则构成了立体化的降尘系统,确保施工不会影响周边空气质量。
政策引领:上海绿色施工的制度保障
上海在绿色施工方面之所以能够走在前列,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24年10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绿色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为绿色项目提供了从申报到入库的全流程管理规范。根据该办法,入库的绿色项目将获得金融机构的重点支持,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这一制度创新为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绿色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居民感受:从“忍耐”到“理解”
对于周边居民来说,这种创新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住在云山路站附近的张阿姨表示:“以前听说要建地铁,最担心的就是噪音和灰尘。现在有了这个防护棚,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施工的存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绿色施工方式,不仅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也赢得了更多市民对地铁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未来展望:绿色施工将成为行业标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增长。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是每个城市建设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上海地铁14号线云山路站的移动式防护棚,以及杭州等地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绿色施工将成为地铁建设的标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上海地铁14号线云山路站的移动式防护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城市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完全可以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