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罗布麻叶
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罗布麻叶
罗布麻叶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罗布麻叶的性状、功效、临床应用、药理研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相关组成、常见配伍、现代应用、药食同源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传统中药。
基本信息
罗布麻叶,中药名,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红根草。罗布麻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叶或根。具有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水肿,小便不利。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盐碱荒地、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湖泊周围,戈壁荒滩上。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经。
功效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所属分类
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
始载于
《救荒本草》
性状鉴别
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5cm,宽0.5~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气微,味淡。
鉴别
本品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有颗粒状角质纹理;气孔平轴式。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外壁突起。叶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上表皮内栅栏细胞多为2列,下表皮内多为1列,细胞极短,海绵组织细胞2~4列,含棕色物。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维管束周围和韧皮部散有乳汁管。
炮制方法
现代
使药物净洁,便于调制和制剂。
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芦丁、山柰素、槲皮素等;有机酸类成分:延胡索酸、琥珀酸、绿原酸等。另含鞣质、蒽醌、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镇静
(2)降血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
(2)抗血小板聚集
(3)利尿
临床应用
主治
2.浮肿尿少
药方选录
2.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有清热利尿消肿之功,亦可配猪苓、泽泻、木通等同用。
3.用于高血压病,对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此外,罗布麻泡水或煎汤服,还可防治感冒和治疗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等症,本品尚有强心利尿作用,可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妊娠性水肿等。
用法用量
罗布麻叶煎汁内服或开水泡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不良反应
罗布麻叶过量服用后会出现肠鸣、腹泻,偶有胃痛、食欲不振、口干、口苦、腹胀乏力、气喘等症状。
注意事项
1、适宜人群:睡眠不好及高血脂、肥胖人群
2、禁忌人群:体虚以及脾胃虚寒患者、神经系统以及肾脏有损伤者、孕妇禁用
3、不宜同食:浓茶、咖啡及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浓茶、咖啡及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会影响药效。
相关组成
中成药
复方罗布麻颗粒
药物组成:罗布麻叶、菊花、山楂。
功能与主治:平肝泄热,镇静安神。用于肝阳上亢,肝火上攻所导致的头晕,头胀,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的人群。
罗布麻叶片
功能与主治:降血压。用于高血压导致的头晕、心悸。
轻身消胖丸
功能与主治:益气、利湿,降脂、消胖。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常见配伍
罗布麻叶配天麻
罗布麻叶性味甘凉,功效是平抑肝阳;天麻味甘性平,功效是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两药配伍,平抑肝阳的效果增强,同时可以息风止痉通络,适用于肝阳化风,头晕抽搐,肢体麻木等。
罗布麻叶配酸枣仁
罗布麻叶主入肝经,有平肝泄热安神的功效;酸枣仁味甘、酸,性平,有滋养心阴、补益肝血及养心安神的功效。
两药配伍,可以养血柔肝,宁心安神,适用于血虚肝郁,心悸失眠。
罗布麻叶配羚羊角
罗布麻叶性凉,有平抑肝阳,清泄肝热的功效;羚羊角性寒,有清肝火,息肝风,平肝阳的功效。
两药配伍,可以泄火清肝,息风止痉,滋阴潜阳,多用于热极生风之证。
罗布麻茶
功能与主治:平肝安神,清热利水,适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
治肝炎腹胀方
药物组成:罗布麻叶、甜瓜蒂、延胡索、公丁香、木香。
功能与主治:疏肝清热,行气活血。适用于肝胆湿热,腹胀。
复方罗布麻颗粒
药物组成:罗布麻叶、菊花、山楂。
功能与主治:平肝泄热,镇静安神。用于肝阳上亢,肝火上攻所导致的头晕,头胀,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的人群。
罗布麻叶片
功能与主治:降血压。用于高血压导致的头晕、心悸。
轻身消胖丸
功能与主治:益气、利湿,降脂、消胖。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治高血压
头痛失眠:a.罗布麻叶、钩藤各3~6克,红枣4个。水煎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b.罗布麻叶9克(开水浸泡),玉竹9克。煎汁兑服,日服3次。(《内蒙古中草药》)
治肝炎腹胀
罗布麻叶、玄胡索各6克,甜瓜蒂4.5克,公丁香3克,木香9克。共研末,每次1.5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炮制方法
罗布麻叶炮制主要为净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现代应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罗布麻叶1~2钱,开水泡当茶喝;或早晚定时煎服。共治596例,其中单用罗布麻叶169例;用其他降压药效果不稳定而改用罗布麻,或降压药与罗布麻同用,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罗布麻巩固者计427例。结果症状消失或显着减轻者254例,减轻212例;其中血压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143人,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268人。有效率达88.59%。服药时间越长则疗效越高,超过半年的可达93.3%;但罗布麻的疗效与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对头痛、眩晕、脑胀、失眠多梦和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此药对Ⅰ、Ⅱ期患者较为适宜;或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辅助剂,对改善症状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多的为肠鸣、腹泻;偶有胃痛,胃口不好,口干、口苦;个别出现气喘或肝痛。
②治疗心力衰竭
取干燥罗布麻根(切碎)5钱(约16克),加水300毫升左右,浸泡12小时后用文火煎1小时,冷却过滤,得滤液约200毫升,加入尼泊金酯少许,即制成80%的煎剂。凡Ⅱ度或Ⅲ度充血性心衰病人入院后给煎剂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心率减至70~80次/分时,改为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50毫升左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50例,于用药后3~5天开始分析强心效果,结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率减慢至正常范围)31例,有效(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心率减慢但未至正常)16例,无效3例。多致病人服药后在3天内心率逐渐降至80次以下,最快的服药2次后降至正常,最慢者5天降至正常。降至正常后,一般心衰的其它症状、体征也都明显好转或消失。此后即改用维持量。部分病人用药后,在心电图上呈现毛地黄效应样改变,S-T段斜行下降,并与T波前段融合。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主要是消化道方面,以恶心、腹泻最多见;如能及时减量,反应可减轻或消失,反之则继续发展而出现呕吐。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是心动过缓和期前收缩,及时停药后可消失。
③治疗水肿
以罗布麻根4~5钱水煎服,每日2次,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病人34例,证明有一定的利尿消肿作用。观察病例中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各10例,肝硬化水肿6例,妊娠性水肿5例,其它水肿3例,多数为重危病人,用其它利尿药效果不显著者。服罗布麻根后显效10例,有效19例。除妊娠性水肿外,其他病人普遍有食欲增加、睡眠改善、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血压降低等表现。在治疗中应注意缺钾的现象。
④防治感冒
用泽漆麻500克,加水5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加防腐剂。日服2次,每次50~100毫升。或制成50%注射液,每天2~3次,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共治120例,治愈107例,占89.2%。风寒型疗效优于风热型。治疗中发现泽漆麻对气管平滑肌似有松弛作用。部分有气喘者,服药三天气喘即明显减轻或消失。预防每次用50~100毫升,煎剂,日服2次,似亦有效,但病例尚少,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药食同源
食疗方法
1、煲粥:罗布麻叶10g,菊花3g,粳米100g,白糖30g。罗布麻叶,菊花洗净,水煎取汁,放入粳米煮成稀稠粥,加入白糖调味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食。具有平肝清火,利尿降压等功效,适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等。
2、煮水:罗布麻叶10g,大枣15枚,蜂蜜30g。罗布麻叶洗净、放入纱布口袋中扎口,与大枣一起入锅,加水浓煎2次,每次煎20分钟,合并2次汁液及红枣,入杯中,稍凉后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具有清凉泻火、补虚降压等功效,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病。
3、泡茶:罗布麻叶15g,绿茶3g。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冲淡为止。具有平肝清火、强心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等。
古籍摘要
1.《江苏植药志》:乳汁可愈合伤口。
2.《中国药植图鉴》:嫩叶,蒸炒揉制后代茶,有清凉去火,防止头晕和强心的功用。
3.《陕西中草药》:清凉泻火,强心利尿,降血压。治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中药大辞典》
清泻肝火、平肝熄风。用于肝火炽盛之头痛眩晕、惊风抽搐。本品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总结
罗布麻叶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水肿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罗布麻叶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具有镇静、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表明,罗布麻叶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水肿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肠鸣、腹泻等。罗布麻叶还可通过配伍其他中药制成复方制剂,增强疗效。此外,罗布麻叶也可用于食疗,如煲粥、煮水、泡茶等,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