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种率仅4%,专家解析六大认知误区
流感疫苗接种率仅4%,专家解析六大认知误区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流感病毒也悄然活跃起来。近期,全国多地流感病例呈上升趋势,不少医院的发热门诊再次迎来就诊高峰。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接种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手段。然而,关于流感疫苗,你真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关于流感疫苗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打了疫苗还会感冒,所以疫苗没用
“我去年打了流感疫苗,结果还是感冒了,这疫苗根本没用!”这种说法你是不是也听说过?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流感疫苗预防的是流感病毒,而不是普通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致病病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普通感冒则可能由多种其他病毒引起。因此,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如果感染了其他类型的病毒,仍然可能会出现感冒症状。
其次,流感疫苗虽然不能100%保证不感染流感,但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根据研究数据,流感疫苗的平均保护力在30%-80%之间。即使感染了流感,接种过疫苗的人通常症状会更轻,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误区二: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太麻烦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其他疫苗打一次不就完事了吗?”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特别“善变”,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需要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每年预测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株,然后生产相应的疫苗。因此,为了获得持续的保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误区三: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就不用打了
有人认为,如果错过了9-11月的最佳接种时间,再打疫苗就“没用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在流感季开始前接种效果最好,但即使在流感高发期接种,也能获得一定的保护。疫苗接种后需要2-4周才能产生保护作用,在这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仍然可以有效预防流感。
误区四:只有老人和孩子才需要接种
“我年轻身体好,不需要打流感疫苗。”这种想法可要不得!虽然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但流感病毒可不会只找他们“麻烦”。年轻人感染流感后,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还可能传染给家人。此外,孕妇、医护人员等特殊人群,更应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误区五:打了疫苗就不会得流感
“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不会再得流感了。”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了。虽然流感疫苗能提供很好的保护,但并不能保证100%不得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疫苗株与实际流行病毒的匹配程度等。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也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误区六:流感疫苗副作用很大
有人担心流感疫苗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流感疫苗和其他药品一样,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通常是轻微的,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少数人可能会有发热、头痛等全身性反应,一般1-2天内会自然恢复。严重的副作用极为罕见,接种疫苗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
为什么接种率这么低?
尽管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到4%。这与发达国家动辄50%-80%的接种率相比,差距明显。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对疫苗效果的误解,还有对流感严重性的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流感就是“重感冒”,挺一挺就过去了。实际上,流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流感的威胁不容小觑。
结语:接种流感疫苗,你我共参与
流感疫苗不是万能药,但却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它不能保证100%不得流感,但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每年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更应该积极接种。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