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乙酸钠退出月饼舞台:安全与健康的双重考量
脱氢乙酸钠退出月饼舞台:安全与健康的双重考量
2025年2月8日起,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将被禁止用于月饼等烘焙食品中。这一政策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脱氢乙酸钠究竟是什么?它在月饼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一禁令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脱氢乙酸钠:月饼中的“防腐卫士”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能有效抑制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的生长,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在食品工业中,它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饮料、酱菜等多种食品中,以延长保质期。对于月饼这类高糖、高油的食品来说,脱氢乙酸钠的防腐效果尤为显著。
根据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脱氢乙酸钠在月饼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然而,这一标准即将成为历史。新版标准(GB 2760—2024)明确删除了脱氢乙酸钠在面包、糕点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这意味着月饼将告别这位“防腐卫士”。
安全性争议:从“有益助手”到“潜在隐患”
脱氢乙酸钠的使用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源于对其安全性的担忧。虽然它属于低毒性化合物,适量使用符合安全标准,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对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研究显示,多次大量食用脱氢乙酸钠,可能造成动物取食减少、体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肾组织变化等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脱氢乙酸钠在体内能够被代谢掉,安全性相对较高。相关实验数据证明,脱氢乙酸钠在毒理学上不属于高毒成分。但是,随着烘焙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含量就需要重新考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主任张俭波表示,此次调整是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行业实际使用情况调研做出的决定。
行业变革:从“便宜好用”到“寻找替代”
对于月饼生产企业来说,脱氢乙酸钠的禁用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防腐剂不仅效果好,而且价格低廉,使用便捷。根据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凤的分析,脱氢乙酸钠具有广谱抗菌能力,使用成本低,因此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用。
面对新政策,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应对。桃李面包、豪士面包等知名企业已宣布将调整配方,去除产品中的脱氢乙酸钠。良品铺子等企业正在推动糕点饼干、果干果脯等品类的升级,部分吐司产品已采用天然蔗糖发酵物、乳清发酵物等替代化学添加剂。
这一变化短期内可能会导致月饼的制作成本上升,但从长远来看,将推动企业改进食品保鲜工艺,研发更安全的替代产品。正如闫凤所说,这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的产品提供了动力。
消费者视角: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食品安全问题。在新标准实施前的过渡期内,市场上仍有不少含有脱氢乙酸钠的月饼在售。专家建议,消费者无需过度恐慌。范志红表示,如果只是偶尔食用添加了脱氢乙酸钠的食品,无需担心健康风险。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留意配料表,适量食用。
同时,这一政策变化也提醒我们关注食品成分,选择更健康的食品。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行业正在逐步减少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转而采用更天然、更安全的替代品。这不仅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脱氢乙酸钠退出月饼生产,是食品安全标准提升的重要一步。它体现了我国对公众健康的重视,也推动了食品工业向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审视食品添加剂、关注食品安全的好机会。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