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常德保卫战:57师“虎贲”城墙血战8昼夜
1943常德保卫战:57师“虎贲”城墙血战8昼夜
1943年11月,湖南常德城外,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日军调集重兵,对这座湘西北重镇发起猛烈进攻。驻守常德的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代号“虎贲”,全师8000余人,在师长余程万的指挥下,誓死保卫常德。
常德城四周有坚固而高大的城墙,城墙上遍布碉堡和掩体工事,六个城门都有土袋、砂包垒成的轻重机枪阵地,城楼也被加固成碉堡。这些城墙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守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城墙上的最后防线
11月26日,余程万调整全师部署,将部队集中在城墙核心阵地:
- 169团防守东门,从万寿码头到东门一线
- 171团负责北门至大西门间城垣
- 170团守备上下南门
- 军炮兵团协助171团作战
- 迫击炮营、工兵营等负责城内街巷堡垒
- 169团3营作为师预备队
余程万亲自督战,将副师长、参谋长等派往各城门协助指挥。他分析敌情后鼓舞士气:“敌人没有后续部队,弹药粮草缺乏,我们一定能坚持到援军到来。”
惨烈的城墙争夺战
东门:日军的噩梦
169团在团长柴意新的指挥下,面对日军的密集冲锋,依托城墙工事,用密集火力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由于城外房屋已被炮火摧毁,形成开阔地带,日军的进攻队形完全暴露在守军火力网内,遭到惨重伤亡。
北门:血战贾家巷
171团1营3连1排在贾家巷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趁守军换防之际发起突袭,贾家巷前后地面全被炮火摧毁,全排战士仅剩下8人,仍裹伤奋战到底。排长殷惠仁在日军迫近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西门:九死一生
171团3营9连在大西门以1个排担任阻击,2个排作掩护。正面防御的1个排无论日军如何猛攻始终屹立不动,鏖战2小时,日军在阵前遗尸累累。下午日军一面正面攻击,一面由渔父中学侧击,守军1个排全部壮烈牺牲。
小西门:四次猛攻
日军在12架飞机、10余门重炮支援下,向小西门发起四次猛攻。每次进攻都被守军击退,日军伤亡惨重。
英雄壮举
余程万师长在26日的作战会议上坚定地说:“我和全师的官兵,要咬紧牙根闯过难关,让抗战史上写下一篇常德大捷。”他不仅指挥若定,还亲自督战,鼓舞士气。
柴意新团长在东门指挥战斗时,亲自带领部队反击,不幸中弹牺牲。临终前,他高呼:“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而无憾!”
殷惠仁排长在贾家巷战斗中,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高喊:“弟兄们,和鬼子拼了!”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
169团1营副营长董庆霞和机枪连连长来汝谦带领一排人冲出战壕,用手榴弹炸死日军100多人,自己也壮烈牺牲。
城墙失守与巷战开始
尽管守军英勇抵抗,但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火力,于11月30日突破东门和北门,突入城内。守军在孙祖庙、三板桥、局北街、后街各处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上下南门和大小西门的日军进攻甚烈,加之日军空军连续不断地轰炸,守军官兵伤亡惨重。
12月1日,突入城内的日军利用平射炮将守军残余街垒逐段摧毁,援军又被日军阻于常德南站约3公里处。到2日,守军第57师处于纵横各300米的狭小地区与日军反复冲杀。战争打到12月3日凌晨,第57师参战的8315名官兵,仅剩三百余名。
余程万发出最后的电文:“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卑职率副师长、指挥官、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与倭贼做最后拼杀,誓死为止,以报国恩,并祝胜利……”
余程万留下百余人守城,率两百余人渡江突围,向德山方向移动,以图与增援友军会合。余部与日军肉搏10余次后壮烈牺牲,“虎贲师”用骨岳血渊捍卫了荣誉。
常德保卫战城墙攻破的战斗,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虽然城墙最终被攻破,但守军的顽强抵抗,为援军的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场战斗中涌现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