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育部发文推进,VR/AR助力小学科学教育创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6: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育部发文推进,VR/AR助力小学科学教育创新

202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前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视,更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科学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新大门。

01

信息技术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在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的一堂科学课上,学生们戴上VR头盔,瞬间“置身”于一个虚拟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甚至“潜入”水下,感受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该校利用VR技术开展的“多彩大自然”主题示范课,通过虚拟环境中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变得更加直观和深刻。

在重庆市铜梁区,李老师则利用小学科学XR虚拟教学系统,生动展示了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现象。通过VR模拟,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形成。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02

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象化,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视化,这为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在学习生物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细胞结构的3D模型投影到课桌上,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学习。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数字化资源还能提供多模态学习内容和沉浸式学习方式,使科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高度互动和沉浸式的虚拟科学环境,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观察,并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地感受科学魅力。

03

面临的挑战

尽管信息技术为科学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不少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师资力量的短缺。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现有教师也往往缺乏相关培训,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此外,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市场上有不少数字化教育资源,但真正适合小学科学教育的优质资源仍然稀缺。

04

创新解决方案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科技企业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科大讯飞为例,该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案以课程标准为纲领、实验教学为核心、星火认知大模型技术为支撑,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信息科技教育新模式探索,旨在解决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评难题。

该解决方案已经在安徽、湖北、四川、广东等地39所学校进行规模化试点,覆盖178位信息科技教师,16300名学生。试点监测数据显示,老师降低了63%的备课时长、90%的编程批改时间,提升了75%的学期评价效率和51%的学生课程兴趣,真正做到易教乐学。

此外,一些地区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教学模式。例如,合肥市基于国家级高中双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逐步建立专业化骨干教师团队进行课程研究与推进,提炼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并汇聚了一定规模的优秀课例资源。广州黄埔区则通过科研引领,完善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4个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6条逻辑主线。

05

未来展望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正如教育部在通知中所强调的,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服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信息技术为科学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