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助力公益事业,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雷锋精神助力公益事业,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2023年,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事件。从《慈善法》的首次修改,到土耳其地震中的中国救援力量,再到2.2亿彩票巨奖引发的争议,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也凸显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核心是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代社会,这种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公益事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雷锋精神在现代公益中的体现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和“服务”,这与现代公益事业的本质高度契合。无论是抗震救灾、扶贫济困,还是志愿服务、慈善捐赠,雷锋精神都激励着无数人投身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在2023年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动中,中国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18支救援队伍近500人参与跨国救援,展现了中国社会救援力量的专业与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跨越国界的援助行动,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的创新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的实践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各地雷锋精神研究团体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探索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
例如,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通过开展“童心向党红足之旅”打卡活动、“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雷锋、走近雷锋。四年来,该馆总计培训小志愿者300余名,通过理论学习、现地演练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实践教育之中。
作为雷锋家乡,湖南望城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雷锋文化档案库房,征集雷锋相关书籍、文化产品、报纸等各类资料,并成功建成《雷锋精神永恒》网上VR平台。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与社会道德建设
雷锋精神不仅是公益事业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标杆。在全国人大代表、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蒙兰凤看来,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有着共同的内涵,是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德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违背道德的现象,如地沟油、毒牛奶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社会信任危机。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加强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杨绍军指出,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没有公民道德作支撑,法治既不能良好地建立,也不能健康地运作。因此,需要通过法治来矫正不良习惯,同时将道德教育融入法治宣传教育之中,以道德的力量帮助群众提高遵法守法意识。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不仅激励着人们投身公益事业,也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