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师附小:构建四位一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2: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师附小:构建四位一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在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背景下,各地学校都在积极探索科学教育的新模式。其中,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巴师附小”)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01

课堂实验:让科学触手可及

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巴师附小通过优化课程编排和教学模式,确保每学期每班至少开设5节分组实验课程。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室课程表,保证科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开出率。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探究性学习、小组协作等方式,提升实验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采用“思辨+合作+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推进项目式学习。例如,学校分年级开展《给蚕宝宝建一个家》《水位自动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遇见“船”奇——认识重力与浮力》等项目化学习,将STEAM理念融入科学教学,让课程标准真正落地。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学校还建立了科学实验评价标准,从“会探究会实践”“会倾听会合作”“会记录会分享”三个维度评价学生表现,并建立学生实验档案袋,记录实验设计方案、操作过程、疑难问题解答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02

虚拟实验:突破时空限制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虚拟实验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巴师附小引入了人工智能虚拟实验平台,如NOBOOK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在课前预学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虚拟实验教学方案,学生通过实验预习单登录平台进行预习。在课中导学环节,虚拟实验平台提供的交互式场景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例如,在教学《食物到哪里去了》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平台直观感受人体消化系统的运作,了解口腔、胃和肠道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反复操作练习,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不仅弥补了实验仪器和条件的不足,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03

拓展实验: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巴师附小在基础实验之外,还设计了丰富的拓展实验项目。学校从科学教材中挖掘拓展点,设计与数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项目。例如,四年级的《搭高塔》项目,就融合了STEAM教育理念,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习得和深化。

对于有潜质的学生,学校与初高中学校联合制定贯通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可的白名单赛事,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这种多层次、递进式的培养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04

家庭实验:延伸学习空间

家庭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场域。巴师附小精选了78个探究实践活动,分年级、分周次设计家庭实验项目。学校制定了《必做家庭实验安排表》,并优化选做家庭实验清单,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每周三被设定为科学探究日,学生将实验照片或视频上传至家校互动平台,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和监督。

学校还建立了家庭实验评价机制,优秀作品不仅在课堂上展示,还在学校公众号展播,并纳入“巴山小科学家”评选内容。这种家校协同的教育模式,不仅拓展了科学实验的教学场域,还催生了大量优秀成果。据统计,学校已收集家庭实验成果2000多份,评选出“巴山小科学家”120余名。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创新,为偏远地区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课堂实验、虚拟实验、拓展实验和家庭实验的有机结合,学校成功突破了资源限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些做法不仅符合教育部加强科学教育的要求,也为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