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古方治疗头晕: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7: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古方治疗头晕: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医古方治疗头晕有着悠久的历史,《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头晕的古方。这些古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本文将介绍三个常用的中医古方: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

真武汤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五味中药组成。其经典方证为“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患者通常表现为眩晕、心悸导致全身颤抖,无法站立,且具有阳虚水饮的特点,如精神不振、面色黄暗、倦卧欲寐、怕冷、下肢冷、舌淡胖、脉象无力。

病例: 一位48岁的欧裔患者BLAIR,患多发性硬化症20多年,头晕、走路不稳,常年需用轮椅代步,站立时全身颤抖。患者平时怕冷,精力不够。患者面色灰暗,无精神,疲惫。患者四肢活动尚可,但站立不稳,走路需人照顾。头晕严重,特别是看东西时。检查发现双眼水平震颤,四肢肌肉张力高,站立时全身颤抖,四肢冰冷,下肢踝关节肿胀。脉弱,舌胖淡,舌苔白。几年前他曾找我针灸治疗,这次我建议他尝试服用中药。根据患者头晕,站立不稳,全身颤抖,精神萎靡,平常怕冷,四肢不温冰冷,下肢肿胀,脉弱,舌淡胖,诊断为阳虚征。我不考虑患者多发性硬化的西医诊断,只是根据中医的辩证,给予真武汤原方治疗。制附子15克,先煎1个小时,加水1200ML,下其它中药,再煎50分钟,把剩下的中药分成两份,早晚各服用一次。7付中药后,患者怕冷减轻,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头晕减轻,走路稍稳,站立颤抖明显减轻,特别我发现他的手在做事时比以前稳定的很多。患者症状的明显改善为患者建立了信心,也为我继续中医中药治疗,提供了依据。应用真武汤时应注意先煎附子1个小时,不然会出现附子中毒;中医辩证是用古方的依据,有真武汤的方证,不管西医诊断患者是什么病,都可以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中的利水安神剂,适用于水饮征。患者常表现为眩晕、动悸、胃中振水音、背中冷、小便不利等。此方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适用于桂枝体质的患者,即体型偏瘦、皮肤较白、双目有神、容易出冷汗、怕风、对疼痛和寒冷较敏感的人群。

病例: 一位韩国裔女性患者,头痛头晕多年,西医诊断为耳源性眩晕。曾用中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头晕时好时坏。从美国移民到新西兰后,症状加重,头晕时伴恶心,患者胸闷,心慌,失眠多梦,早晨起床后面肿。患者体瘦,皮肤较白,平时容易出汗,符合“桂枝体质”。患者头晕头痛,时好时坏,早晨面肿,舌质暗,苔白滑,是应用“苓桂术甘汤”的指证。我给予“苓桂术甘汤”合“酸枣仁汤”,5付中药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减轻,睡眠改善。再5付,无头痛头晕,继续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理失眠多梦。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的《医学心悟》,是治疗“痰饮”眩晕的有效方剂。此方以半夏、天麻为主,还有白术、茯苓等,适用于具备“半夏体质”的患者,即营养状况较好、多肥胖、肤色油腻或黄暗、舌苔厚腻、主述较多且怪异、症状多变的患者。

病例: 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眩晕伴恶心,视东西转动,不敢睁眼,平躺闭眼头晕减轻,坐立或站立加重。曾到奥克兰医院急症就医,怀疑“脑供血不足”,西医无特殊处理。患者及家属想用中药治疗,在朋友的引荐下,来我诊所就诊。患者体胖,舌胖大,苔黄腻。患者属于半夏体质,并且有恶心,视物旋转,具有“痰病”的特点,因此,我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三付后症状减轻,再三付后,患者能轻微在房间走动,继续三付,病情稳定,继续调理治疗。

在使用古方治疗眩晕时,一定要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严重和急性疾病,不要因为治疗而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