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性追星被指“脑残”?是时候打破这个偏见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性追星被指“脑残”?是时候打破这个偏见了

引用
公众号
12
来源
1.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04A01TGN00
2.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822A06HT500
3.
https://www.yuwenmi.com/zuowen/gaoer/425352.html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77800
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63910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6644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7/10/53651044_1135920200.shtml
8.
676377380000000013009702
9.
http://www.onepower-inc.com/item-115.html
10.
http://qkwxk.com/home/library/chapter_detail/id/12606.html
11.
https://www.cgxmanagement.com/%E4%BD%93%E8%82%B2%E9%A5%AD%E5%9C%88%E5%8C%96%EF%BC%9A%E6%98%AF%E6%B4%AA%E6%B0%B4%E7%8C%9B%E5%85%BD%E8%BF%98%E6%98%AF%E4%BD%93%E8%82%B2%E4%BA%A7%E4%B8%9A%E5%8F%91%E5%B1%95%E4%B8%AD/
12.
https://www.xinpaikeji.com/works/76.html

“我试图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证明,这些看起来非常琐碎、非常愚蠢、非常无益、非常不必要的事情,如果它能让你感到快乐,那你就没有虚度时光。”这是澳大利亚作家塔比瑟·卡万在她的书《我要快乐!当妈妈们开始追星》中写的一句话。这句话,或许能为那些被贴上“脑残”标签的女性追星者们,带来一些安慰和力量。

塔比瑟的故事,可以说是许多女性追星者的真实写照。36岁的她,在生完两个孩子后,生活变得平淡而琐碎。每天的生活只有喂奶、哄睡、采购、做饭、洗衣服,她不需要思考,也没什么情绪。“一切看上去并无大碍,只不过每一天都变得庸常,我停止了探寻。”直到有一天,她偶然看到了英国明星“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演出,那种久违的心动感觉让她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但是,当她发现自己迷上“卷福”时,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恐慌。“我似乎正处在犯错的边缘。”她在内心提醒自己。为了证明痴迷的正当性,她开始查阅各种论文、书籍,采访那些把痴迷转化为强烈专注和奉献精神的同人小说作者。她相信“每个人的痴迷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拥有闪闪发光的硬币,它们完美地承载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欲望”。

塔比瑟的故事,折射出社会对女性追星的偏见:追星是不成熟、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对于母亲来说,更是一种“不应该”的行为。这种偏见,让许多女性追星者感到羞愧和内疚,仿佛追星就是一种“脑残”行为。

但是,追星真的等于“脑残”吗?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01

追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根据心理学研究,追星行为并非简单的“迷恋”,而是满足了个体多重心理需求的复杂行为。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可以满足他们的多方面心理需求,包括情感依恋、自我认同等。具体来说,追星可以满足以下几种心理需求:

  1. 情感依恋需求:偶像成为粉丝情感投射的对象,粉丝在偶像身上寻找情感寄托,获得情感满足。

  2. 自我认同需求:通过认同偶像,粉丝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我认同。正如塔比瑟所说:“放任自己跟随这种感受,只因为你想这么做。”

  3. 社交需求:追星行为往往伴随着群体活动,粉丝通过与其他粉丝的互动,满足社交需求。

  4. 娱乐需求:追星为个体提供了娱乐和消遣的方式,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获得快乐。

02

理性追星带来的正能量

追星并不等于失去理智。事实上,理性追星可以带来许多正能量。

  1. 激励个人成长:许多粉丝会以偶像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比如,有粉丝因为崇拜某位学霸型明星而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增强自尊心:“偶像的成就也是我的一部分”,这种自我认同的方式,能增强粉丝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 促进心理健康:追星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的方式,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4. 培养兴趣爱好:追星可以成为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03

打破偏见,尊重选择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确实存在一些过度追星、盲目追星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极端案例,就否定所有追星行为的价值。

正如塔比瑟所说:“我试图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证明,这些看起来非常琐碎、非常愚蠢、非常无益、非常不必要的事情,如果它能让你感到快乐,那你就没有虚度时光。”追星,如果能给一个人带来快乐,如果能激励一个人变得更好,那么它就不是“脑残”行为,而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兴趣爱好。

我们呼吁社会对女性追星持开放态度,打破偏见,尊重每个人的兴趣选择。追星,可以是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而非“脑残”行为。让我们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追星现象,鼓励理性追星,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贬低为“脑残”行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