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前三季度GDP增速3.7%,第三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引擎
泸州市前三季度GDP增速3.7%,第三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引擎
2024年前三季度,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44.76亿元,同比增长3.7%,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这一增速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显示出泸州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第三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引擎
从全年数据来看,泸州市第三产业表现尤为亮眼,增加值达601.5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2%,金融业增长3.6%。
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泸州市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近年来,泸州市积极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政策创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泸州市经济的稳步增长,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有力支撑。作为四川省首批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合江县的改革经验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合江县围绕融资增信、降本减负、惠企服务、转企升规、多元解纷等方面,构建起“19+3+3”改革体系,明确了90项重点任务清单。通过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创新“烟火贷2.0”等金融产品,合江县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合江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51.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3.7%;民间投资增速28.5%,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4.3%,居全市第一。
在市级层面,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深入推进“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优化政务营商环境。通过创新同址同业主体变更信用承诺制、推行“双向预约服务”制等措施,泸州市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优化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泸州市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举措》,形成泸州市民营经济“1+1”政策体系。在优化政策环境方面,加强能源、用地等保障,泸州市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动出台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政策;加强人才需求保障,深入打造“泸州就业”“智灵聘”就业服务平台、首个新时代“西部工匠城”,提供“直补快办”便捷服务。
在优化法治环境方面,高标准建成泸州市产法协同示范区,持续为经营主体提供全要素矛盾纠纷化解、全周期法治护航、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和全方位法治创新“四全”服务。泸州市成功入选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推行“双向预约服务”制、行政检查“双备案”制和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
泸州市政府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扬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先进单位,获“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改革创新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地方”督查激励。
展望未来
泸州市前三季度GDP增速的亮眼表现,充分展现了泸州市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泸州市民营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