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揭秘:1至14岁孩子成长变化的心理学解析
耶鲁大学揭秘:1至14岁孩子成长变化的心理学解析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历时40年的追踪研究,揭示了1至14岁儿童成长变化的规律。这项研究不仅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育儿指南,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1至2岁半:和顺与执拗的交替
研究发现,1岁半到2岁半的孩子会反复经历“和顺期”与“执拗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成长迅速,周期相对较短。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注来建立安全感,为未来性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岁:自我意识的萌芽
2岁的孩子开始展现自我意识,但表达能力有限,常通过反抗行为展现。他们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和意图,但不懂得如何表达。家长应以疏导为主,确保安全第一,不要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许玩”或“不许碰”,而是要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同时,要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此外,要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
3岁:安全感与分享的阶段
3岁的孩子友善平静,比较有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他们开始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们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但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4岁:探索与冒险的时期
4岁孩子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自信与自我控制的建立
5岁孩子开朗愉悦,开始自我控制和建立自信。他们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变得安静、有节制、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5岁的小孩开始很少惹麻烦,最重要的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6岁:第二叛逆期的到来
6岁的孩子进入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他们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尝试独立。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们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自己,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7岁:自我意识的觉醒
7岁孩子开始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关注他人评价。他们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而且,7岁的孩子的心智已经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道德观念的形成
8岁孩子开始建立道德是非观念,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严格。他们可能会忽然变成话匣子,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建立起了是非观念。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建立起了是非观念。
耶鲁大学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儿童成长的规律,还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育儿建议。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韧性和同理心,最终帮助他们成为内心强大且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