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水北调工程助力北方农业发展,765亿立方米调水惠及1.85亿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11: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水北调工程助力北方农业发展,765亿立方米调水惠及1.85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通水以来,不仅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更为北方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跨流域调水,北方的农田获得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农作物产量显著提升,农民收入也随之增长。不仅如此,南水北调工程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北方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01

水资源供给与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农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765亿立方米,为沿线7省市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优质水源。这一庞大的水资源供给,极大地改善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以黑龙港流域为例,南水北调工程让该地区500多万人彻底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同时,充足的水资源也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农业生产不再受制于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02

农作物产量与农民收入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水资源改善,直接推动了北方地区农作物产量的提升。以河南省淅川县为例,该县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业,种植柑橘、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南水北调工程提供的稳定水源。

在淅川县老城镇石家沟村的杏李园,村民石金龙的蜂糖李杏李每亩收入可达8000多元。他高兴地介绍道:“今年蜂糖李杏李产量、价格都上来了,一亩地能收入8000多元。现在主要是做冬剪、拉枝等工作,为明年丰产做准备。”

0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为受水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各地纷纷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品牌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淅川县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促成的良好生态环境,坚持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打造,大力推广生态高效林果业种植。该县成立林果发展中心,种植柑橘、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04

生态环境改善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的补充,更有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以陕西安康市为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该市通过保护汉江水质,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流量262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3%。近年来,安康市每月对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42个国省市控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汉江干流和瀛湖水质长期保持为优,汉江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安康市引导渔民转而从事生态旅游、水果茶叶种植等绿色产业。如今,该市已发展出茶叶和水果产业共3万余亩,还在建设各类水果蔬菜采摘体验园区,生态广场、观景长廊、健康步道也相继落成,群众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信心不断提升。

南水北调工程在过去的十年里,不仅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北方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跨流域调水,北方的农田获得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农作物产量显著提升,农民收入也随之增长。不仅如此,南水北调工程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北方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