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息指南:六大原则助力孩子时间管理
寒假作息指南:六大原则助力孩子时间管理
寒假是孩子们放松和充电的重要时期,但长时间的假期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文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制定科学的寒假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制定寒假作息时间表的重要原则
理想的寒假生活,不是把孩子全程都摁在作业堆里,而是要让孩子在从容的生活中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升格局。在制定寒假作息时间表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衡好休息与学习
在制定寒假作息时间表时,我们应当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睡眠,杜绝熬夜现象,这是大前提。同时,考虑到学业的重要性,也要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如有规律地完成寒假作业、每天坚持阅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复习旧知识、预习下学期新课等等,以防止学习能力退化,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二是重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孩子进行自我管理是寒假作息时间表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反馈机制来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说,在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家长要适时跟进管理,关注孩子的计划执行情况。孩子做得好的要给予肯定,做得不好的则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通常是越早培养,效果越好。
三是发展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特长
和平时相比,寒暑假在时间上有着充裕的优势,无疑是发展孩子个人兴趣与特长的良好时机。我们应充分利用寒假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来量身定制寒假活动,鼓励孩子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四是促进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常开展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体质和身体协调能力。因此,寒假作息时间表不能只局限于安排学科学习、才艺培训这些相对“静态”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诸如各种室内外球类运动、户外慢跑等相对“动态”的内容。
五是开展家庭互动
寒假作息表中也要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如安排一些共同完成的家务、烹饪、亲子阅读和亲子游戏等互动型内容。这在增强家庭成员间亲情的同时,也能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六是文化和教育体验
现在很多城市有一些免费的公益活动场所,如果利用得好,也能把它们变成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可适当为孩子安排一些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的参观体验活动,增加孩子的文化和教育体验。当然,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也可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来个家庭旅行,在旅行中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
对寒假时间进行“条块分割”
寒假看起来时间不短,但如果没有好好规划,一整个寒假很快就会过去,孩子啥也没有收获。为了更好地挖掘寒假的潜力,我们有必要对寒假时间进行“条块分割”。
以小学生的寒假为例,整个寒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式放假到除夕前
放寒假头几天,孩子刚刚结束期末考试,在身心方面大都处于急需“充电”的状态,之前的学习压力此时很需要快速减压。减压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运动,我们要引导孩子在学习之余多开展一些有氧运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身体好,这反过来也会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身心逐步放松的同时,学业和兴趣发展也要同步跟上,但在寒假初始阶段可把节奏放慢一些,“磨合”完毕之后再逐步恢复到正常节奏。考虑到除夕之后就是孩子走亲访友的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宜前紧后松,可让孩子先完成大部分的寒假作业,这样在春节后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也避免因“前松后紧”而导致开学前熬夜补作业的情况发生。
第二阶段——除夕至大年初六
除夕之夜是每个孩子最盼望的时候,在除夕当天,我们可带着孩子贴春联、准备年夜饭、许下新年的祝福,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大年初一至初六这段时间,走亲访友是主旋律,我们不妨把拜年的文化礼节教给孩子,让孩子了解一些传统习俗文化,在孩子心中播下中华文化根脉的种子。由于这段时间走亲访友、家庭聚会比较多,客观上也很难让孩子安下心来学习,即使把孩子摁在书桌前,多数孩子也是心猿意马,坐不住的,我们倒不如在学习安排上宽松一些,减少作业量,给孩子放几天“假”,顺应春节轻松喜庆的氛围。
第三阶段——大年初七至开学前一天
随着春节尾声的临近,从初七开始,就要逐渐进入收心状态,开始为顺利回归校园生活做好预热的准备。首当其冲的就是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这时候要提醒孩子盘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总结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同时,要把原先较为宽松的作息时间逐步调整到上学时的状态,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寒假期间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方法
睡眠不规律
寒假期间,很多孩子的作息时间全都乱了套。偶尔熬个夜、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每天都是凌晨才入睡,中午才起床,那就成问题了。这种作息的紊乱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有害,更容易让孩子放任自己,不能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开学时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既折腾又影响学习。
建议:要有“假期的规矩”。寒假期间,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稍微宽松一些也没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可以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孩子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沉迷电子产品
假期里,有的父母每天都要冲孩子吼上好几次,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在家里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刚关了电脑就打开电视,刚摁掉电视又捧起了手机、平板,电子产品无时无刻充斥着孩子的假期生活。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电子产品上,都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对孩子而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影响视力,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一些孩子因长期沉溺于电子产品,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
建议:和孩子“约法三章”,选择手机替代品。想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要学会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帮孩子发现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首先,和孩子“约法三章”,明确约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长,父母在执行规矩时必须立场坚定,不可动摇和妥协。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如果孩子在学习,爸妈却在玩手机,孩子一定是不服气的。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手机替代品,比如,陪孩子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绘本,带孩子出去爬山、踢球、逛博物馆等,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爱好,接触更好玩的事情。
饮食不健康
很多熬夜的孩子,通常第二天都不吃早餐。而早餐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不吃早餐,体内将无法供应身体需要消耗的血糖,孩子就会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吃过饭后,不断往孩子嘴里塞饭,要多吃点、再吃点,恐怕孩子少吃会饿着。殊不知,吃的太饱非常伤大脑,长期饱食,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现象。当然,还有一些孩子除了饮食不规律,就是“狂”吃零食,暴饮暴食,油腻生冷食物摄入太多。
建议:假期更要注意孩子的健康。家长一定要叮嘱孩子每天按时吃早饭,维持正常的身体运行节奏。同时,还要给孩子合理安排饮食,以清淡为主,蔬果搭配,均衡营养。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去玩,都不要因为某样食品或者特色小吃好吃,就让孩子吃得太饱。至于零食,可以让孩子吃一点,但不能放肆地吃,你得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对于越美好的事物越要有节制,舌尖上的贪婪,会让他吃得滚圆滚圆。
缺乏运动
现在很多父母想带孩子出去玩,好像是在惩罚他们。很多孩子宁愿“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玩手机,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待在家里放空。他们仿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说好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学想学的知识,到头来,没有一件事是能坚持下来的。如此一来,孩子不仅缺乏身体锻炼,也容易内向、怕生、不懂得和人交流和沟通。
建议:寒假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时间。父母周末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春节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去逛逛庙会,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时,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孩子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孩子眼睛看得多了,耳朵听得多了,不仅眼界开阔了,心态也会越来越好。
学习规划不当
学校会在假期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寒假作业,总有很多孩子喜欢把作业拖到最后,在假期最后几天才慌忙地做作业,甚至熬夜狂补。与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不能被放下的。但也要注意,学习计划不宜安排得过满,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接受能力。
建议:“番茄钟作业管理”法治疗拖延症。“番茄钟作业管理”方法指的是把作业分解成15分钟(小学生)或30分钟(中学生)左右。当孩子集中精力写作业15或30分钟后,可以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哪怕作业没有做完,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待收获4个“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对大量作业的恐惧和抗拒是导致拖延的重要原因,“番茄钟”的设定就是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而种番茄期间的休息安排的小激励,也能使下一个“番茄”时段更有动力。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重塑观念,避免禁果效应
有些观念,我们必须达成共识:
- 手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有控制地使用手机;
- 在信息化时代中,手机的使用需要切一刀,但不能一刀切;
- 你越是禁止孩子使用手机,越会扩大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
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指的是“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此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它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所以对于手机的管理,特别是在家里的使用,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以更加多元包容的心态理性面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要把孩子的问题当作研究的课题,转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把问题放在孩子成长的系统中去考虑。
灵魂三问,做好价值澄清
家长应积极与孩子讨论手机使用的问题,比如:
- 你认为使用手机的目的是什么?
- 你觉得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否合理?
-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替代手机的娱乐功能?
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孩子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思考更有价值的活动。
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寒假计划表,明确每天的学习、运动、娱乐和休息时间。计划表应该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迷手机,却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手机,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阅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绘画、音乐等。当孩子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时,他们对手机的依赖自然会减少。同时,丰富的现实生活也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结语
寒假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发展个人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家长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既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又要灵活调整,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