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福音?
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福音?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和风团。据统计,我国荨麻疹的患病率约为0.75%。当风团或血管性水肿的发作时间超过6周时,即被认为是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首选应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以常规标准剂量为初始剂量,若1~2周病情控制不佳,可更换抗组胺药的种类,或增加剂量或联用多种抗组胺药;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则可以考虑逐渐减量,以较小剂量维持治疗。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的疗程通常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 ~ 6个月。因此,应遵医嘱定时、定量、按周期服药。
西替利嗪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抗组胺药,顾名思义,是可以阻碍组胺和受体结合,让组胺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当我们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情况,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然后和身体里的组胺受体结合,才会让我们出现瘙痒、打喷嚏、流鼻涕等不适。抗组胺药,指的是阻止组胺发挥作用的药物,组胺不仅参与过敏反应,还会参与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抗组胺药除了过敏时可能用到,其他情况也可能会用到。
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都属于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但属于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不过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一些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在过敏性鼻炎和缓解蚊子叮咬的治疗中,西替利嗪改善症状比氯雷他定的效果好,但是比氯雷他定容易出现镇静作用(比如嗜睡)。目前没有数据表明急性荨麻疹使用哪种药物疗效更优,几项针对慢性荨麻疹的研究提示,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的疗效可能略优于其他药物。
西替利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需要遵医嘱使用,注意剂量和用药人群。虽然第二代抗组胺药普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疗程和剂量的确定是需要根据疾病类型以及病情的变化来综合评估的,过程中不要自己随意停药或增加剂量,以免耽误治疗或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儿童用药建议除了按照疾病的适用指征使用,儿童需要注意适用年龄和剂量的使用,比如常用的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在的适用年龄和剂量为:
· 西替利嗪:
≥6 岁:10mg,1 日 1 次
2-5 岁:5mg,1 日 1 次
6 月龄-2岁:2.5mg,1 日 1 次
· 氯雷他定:
≥6 岁:10mg,1 日 1 次
2-5 岁:5mg,1 日 1 次
一些药品说明书中可能会有些差别,比如:
· 有的说明书中西替利嗪的适用年龄最小为 1 岁,有的提示 6 个月-1 岁谨慎使用;
· 有的说明书中氯雷他定参考年龄不同,参考的用量是>12 岁儿童:10mg,1 日 1 次。2-12 岁需要看体重,>30 公斤:10mg,1 日 1 次;≤30 公斤:5mg,1 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