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病人居家护理指南:专业护理保障康复
插管病人居家护理指南:专业护理保障康复
插管病人在家护理是一项细致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从基础护理、日常护理、并发症预防、紧急情况处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为插管病人家属提供全面实用的护理指南。
基础护理知识
环境要求
居住的室内环境要求干净、清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18°C~20°C,湿度50%~70%。对于冬季空气干燥时,可适当使用加湿器,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体位管理
病人体位应取平卧或半卧位,有条件的患者配备摇床,根据病情适当抬高床头30°,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保持颈部正中位,为患者翻身时使其头颈及躯干处于同一水平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导管护理
保持导管处皮肤清洁,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每日更换一次,如被痰液污染时应随时更换,保持套管的系带松紧适宜,以伸进1指为宜,套管口可覆盖双层湿性生理盐水纱布,可防止灰尘和异物吸入。
日常护理技巧
气管切开护理
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建议每4-6小时清洁消毒内套管一次,居家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取出内套管后先洗净套管内的痰液,再用开水煮沸20分钟,用灭菌水冲洗后可放入套管内。
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加强气道湿化: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注意观察痰液的量、性质,如果在吸痰时出现管内有粘管的现象,应警惕导管内出现痰痂情况,应充分湿化。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 加温加湿器,便于湿化;
- 持续湿化,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缓慢滴入气管内,控制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
加强翻身叩背:为促进气管切开患者痰液易于咯出,陪护人员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每2小时一次。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下部向上,左右两侧各叩3-5下,以有效振动支气管,使痰液排出,还可以提高肺通气质量,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胃管插管护理
灌食方法:有两种主要的灌食方法:
- 灌食空针分批式灌食:使用70c.c.灌食用的空针筒抽取液状灌食饮食,以缓慢推入方式,依照消化情形,通常每2-4小时灌食约250c.c.的量(总量不超 过300c.c.)。
- 灌食袋滴入灌食:将液状配方饮食倒在灌食袋内,利用重力及控制栓的控制,以持续缓慢方式将食物滴入胃内,避免灌食速度太快或一次量太多,造成不适及合 并症。肠胃功能差或须用高热量、高浓度配方者,可考虑使用此灌食方式。
灌食步骤及注意事项:
- 灌食前:洗手,准备灌食配方、温开水、灌食空针或灌食袋、毛巾。让病人采取半坐卧30-45度姿势,禁止平躺,如需抽痰者先抽痰再灌食。于病人胸前铺上毛巾。反折鼻胃管近开口处,打开鼻胃管栓子。将灌食空针接上管口,用灌食空针反抽确定鼻胃管是否在胃内,并观察残留胃内食物之性质及量,若回抽量少于100c.c.或前一餐的一半时,则推回胃部,即可灌食,若大于200c.c.则暂缓灌食一餐。反抽食物为咖啡色或黑色,则暂停灌食,下一餐再观察胃容物,若未改善则应至医院求诊。
- 灌食中:灌入30c.c.温开水,润湿鼻胃管内壁,若感觉不易灌入,可能是鼻胃管阻塞,可使用灌食空针反抽,再灌温开水冲通管子,重复此动作数次;或者是管子碰到胃壁受阻,可将胃管向外轻拉出约2cm,用温开水试灌,如仍无效,应请医师或居家护理师予以更新。反摺鼻胃管:反摺鼻胃管连接灌食空针,防止空气进入。灌食高度:灌食空针内食物液面到胃距离 30-45 公分。灌食速度:250-300cc 之配方奶或食物用 15-20 分钟速度缓慢流入,如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可考虑改变饮食成份,如浓度、温度、速度。灌食配方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灌食物、配方奶不要与药物混合灌食。药 物必须泡勻,避免同时灌食颗粒数太多。灌食过程中若有持续咳嗽、腹痛、呕吐等异常情形,立刻停止灌食,密切观察并联络居家护理师或送至附近医院。
- 灌食后:给予30-50c.c.温开水冲淨管子,盖住管子开口,避免食物残留滋生细菌,额外水分可于两餐间补充。灌食后宜维持半坐卧30分钟才可躺下翻身及拍痰,以防呕吐后吸入。灌食完毕洗淨用具置於有盖容器内晾乾。
鼻胃管照护的注意事項:
- 每天使用海綿牙刷清潔口腔,以及棉籤清潔鼻腔。每天更換鼻胃管固定的膠帶並檢查鼻胃管位置。黏貼膠帶前轉動鼻胃管,以防灌食時胃黏膜受損,紙膠固定勿貼皮膚的同一部位,需更換不同位置。膠帶的選擇以普通紙膠或宜拉膠為宜,減敏紙膠不服貼、容易鬆脫不建議使用。若鼻水分泌多或鼻部易出油者,增加更換次數。檢查鼻胃管固定刻度,若刻度滑出未超過10公分,先檢查口腔無鼻胃管纏繞,則可輕輕推進至原刻度位置再重新固定,接著通知居家護理師。下床時、洗澡時、換鼻胃管膠布時不要牽扯到管子,及注意到膠布有無脫落。意識不清、躁動的病人必要時可穿戴保護性的約束手套,避免自拔管路造成病人損傷。鼻胃管依材質不同更換時間有7天、1個月、3個月,可申請居家護理服務或至住家附近醫院更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 保持导管处皮肤清洁,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每日更换一次,如被痰液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 保持套管的系带松紧适宜,以伸进1指为宜,套管口可覆盖双层湿性生理盐水纱布,可防止灰尘和异物吸入。
- 建议每4-6小时清洁消毒内套管一次,居家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取出内套管后先洗净套管内的痰液,再用开水煮沸20分钟,用灭菌水冲洗后可放入套管内。
- 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注意观察痰液的量、性质,如果在吸痰时出现管内有粘管的现象,应警惕导管内出现痰痂情况,应充分湿化。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 加温加湿器,便于湿化;
- 持续湿化,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缓慢滴入气管内,控制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
出血预防
- 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病人感觉胸骨柄处有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出血,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如果出现出血的情况,要及时联系外科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脱管预防
- 脱管是非常紧急且严重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会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患者家属应经常检查扎带的松紧程度,以仅容一个手指或两个手指为度,不要过紧或过松。
皮下气肿预防
- 为气管切开术较常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在颈部,偶可延伸至胸及头部。如果发现皮下气肿,可以在气肿边缘画上标记,以观察进展。大部分都能自行吸收。
气道溃疡及穿孔预防
- 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当,或置管时间过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都可引起气管壁溃疡和穿孔。
吸痰注意事项
- 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减少对气管壁的伤害。通常要选择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较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使用专制吸痰管。
- 在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要洗手,严格消毒导管,只用一次导管,在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 吸痰管必须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在启动吸痰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合处反折,使吸痰管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紧急情况处理
-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在居家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颜面口唇发绀,烦躁等情况,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导管移位或者痰痂阻塞,可给予患者便携式手动吸痰和家庭氧疗,情况无好转应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医。
- 警惕气管套管引起阻塞:阻塞的原因有气囊滑脱、堵塞、分泌物黏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取出套管气囊进行检查。每日检查气管切开处系带松紧度。但是对在家的患者,家属不能随意松开扎带,以防套管脱出。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气管切开长期带管者病程长,往往多病并存,病情复杂,患者体质衰弱,缺乏有效自主运动,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不仅要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防止肺部感染,还要重视患者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整体服务,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痛苦。
插管病人在家护理是一项细致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提高康复速度,保障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希望这份指南能为插管病人家属提供实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