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管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堂管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4年4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的通知》,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保教质量”。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幼儿园课堂管理指明了方向。
以人为本:幼儿园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幼儿园课堂管理中,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树立新的儿童观。儿童不是“小大人”,也不是“白纸”,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个体。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犯错,鼓励他们探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
最后,要树立新的教学管理观。教学管理不仅仅是维持课堂秩序,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创设,注重活动的设计,注重师幼互动的质量。
当前幼儿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规则制定过于成人化。一些幼儿园的规则过于强调服从和纪律,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例如,要求小班幼儿长时间保持安静,或者要求中班幼儿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听讲,这些都是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
二是班级文化缺乏儿童视角。一些幼儿园的班级文化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儿童的参与和表达。例如,班级规则由教师单方面制定,或者班级活动由教师单方面决定,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三是沟通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幼儿园的沟通机制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儿童的真实需求。例如,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流于表面,或者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缺乏深度,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四是课堂常规过于机械化。一些幼儿园的课堂常规过于强调外在表现,忽视了儿童的内在需求。例如,要求幼儿在课堂上一动不动,或者要求幼儿在课堂上不许说话,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五是奖励机制过于功利化。一些幼儿园的奖励机制过于强调物质奖励,忽视了儿童的精神需求。例如,用糖果或者小礼物来奖励幼儿,或者用惩罚来威胁幼儿,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六是问题应对过于简单化。一些幼儿园的问题应对过于强调控制和管理,忽视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遇到问题就直接制止,或者遇到问题就直接批评,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七是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不足。一些幼儿园过于强调保护和照顾,忽视了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例如,包办代替幼儿的个人事务,或者过度保护幼儿的安全,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八是情感需求关注不够。一些幼儿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求。例如,忽视幼儿的情绪变化,或者忽视幼儿的心理需求,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先进的幼儿园课堂管理案例和经验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许多幼儿园在课堂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例如,北京某幼儿园通过“游戏化管理”,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规则,培养合作精神。该幼儿园的教师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如“小火车排队游戏”、“小动物找家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排队、整理物品等生活技能。这种管理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
又如,上海某幼儿园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幼儿园的教师设计了各种有趣的项目,如“我们的花园”、“我们的厨房”等,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管理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又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广州某幼儿园通过“情感支持”,让幼儿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该幼儿园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拥抱、鼓励、倾听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这种管理方式既符合幼儿的情感需求,又培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结语
幼儿园课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教师具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保教质量”的目标。